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婴儿 > 正文

宝宝护眼应从小做起

2013-09-17 10:44:13      家庭医生在线

  眼睛是我们最脆弱的器官,从孩子婴儿期开始就要注意保护。今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宝宝不同阶段眼睛的发育指标和护眼方法。

  一、宝宝眼睛发育指标

  1、1个月内:出生一周,宝宝的视力趋向于近视,可以把视力集中于8至15厘米远的物体上,还能够用眼追随移动的物体。一周后,可以看见3米处的物体,他也将学会跟踪运动的物体,并且喜欢看人的面孔或者高对比度的图案。1个多月时婴儿能看清眼前15—30厘米内的物体,能注视物体了。

  2、2个月:到了2个月时婴儿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能协调的注视物体,能区分颜色,但不能分辨深浅,在90度范围内眼球能随着物体运动,当有物体很快地靠近眼前时,会出现眨眼等保护性反射,注视小手5秒以上。

  3、3-4个月:3个月时能固定视物,看清大约75cm远的物体,视力约为0.1。注视的时间明显延长了,视线还能跟随移动的物体而移动。对颜色很敏感,婴儿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他们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仰卧时,两眼会跟踪走动的人。经常有意识地在宝宝面前走动,吸引宝宝的关注,观察宝宝眼睛是否会追随。

  4、5-6个月:眨眼次数增多,可以准确看到面前的物品,还会将其抓起,在眼前玩弄。当孩子坐起来玩时,双手可以在眼睛的控制下摆弄物体,会盯住他拿到的东西,手眼开始协调。在宝宝眼前出示玩具,并上下左右缓慢移动,观察宝宝是否能有意识地主动追随。6个多月时,目光可向上向下跟随移动物体转动90度。这时候孩子的视力可达0.1,能注视较远距离的物体,如街上行人、车辆等。

  5、7-8个月:能辨别物体的远近和空间;喜欢寻找那些突然不见的玩具;跟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观察宝宝的兴奋程度和反应及时与否。

  6、9-10个月: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辩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能看到小物体,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实际上这是一种立体知觉。

  7、11-12个月: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1岁时视力可达0.2。

  8、1-2岁:1岁后,喜欢看图书,能区别物体,会模仿动作。在外界环境光线的不断刺激下,孩子的视力逐渐在发展,到1.5岁时,他的视力可达0.4,能看见细小的东西如爬行的小虫、蚊子,能注视3米远的小玩具。还能区别简单的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方形。

  9、2-5岁:双眼视觉发育最为旺盛。2-3时,视力大约达到0.5-0.6,已经快接近成人视力,但此时极易使视力丧失。 四五岁时,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这阶段的孩子能判断出物体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

  10、6岁:六七岁时进入成人的视觉。而立体视功能到9岁才可达到正常。

  宝宝护眼日常要如何做呢?儿童护眼要从生活习惯开始哦。

  二、宝宝护眼的方法

  1、少看电视:有助于宝宝身心健康。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要看电视,2岁以上的宝宝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总长度不宜超过半个小时。长时间看电视不但影响宝宝视力,而且目前的电视节目几乎限制级的区分,有些包含暴力的卡通或者新闻等节目会对宝宝幼小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

  2、避免尖锐物品:不致宝宝眼睛受伤。宝宝对危险的意识不强,所以家长要重视尖锐物品对宝宝眼睛所产生的安全隐患,包括牙签、餐具、桌角等,建议家长最好将家中潜藏危险的用品放到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当然也包括洗衣液等化学制剂。

  3、眼内有异物:需谨慎处理。如果有异物落入宝宝眼睛,家长千万不要过于慌乱,可根据异物的种类分别对待。比方说,异物是小飞虫,家长只要用手轻捏住宝宝眼皮轻轻向上提起,吹一口气,以刺激眼睛分泌泪水,以便将虫子冲出;如果是细小沙粒,家长可轻轻扒开宝宝眼皮,用湿棉签将沙粒粘出;如果家长未看到有任何异物,但宝宝仍觉得眼部不适的话,建议立即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4、勤洗手:远离细菌滋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双手每天会携带许多病原体。勤洗手不但可以防止病从口入,而且还可以预防许多病原体对宝宝眼睛造成的伤害,包括红眼病等。

  5、减少强光刺激:保护宝宝视力。0-3岁的宝宝正处于视力发展阶段,一旦强光源长时间照射宝宝眼睛,眼角膜极易受伤,并发展成黄斑性水肿甚至失明。强光源通常包括太阳光、电焊光、浴霸灯光等。建议家长在外出时,让宝宝戴一顶遮阳帽或者临时用纱巾给宝宝遮一下,避免强光刺激到宝宝的眼睛。

  保护宝宝眼睛,家长可不能大意哦。

(责任编辑:张琴琴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