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疾病护理 > 正文

哪些宝宝易患先天性斜颈?

2014-10-13 11:24:12      家庭医生在线

先天性斜颈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目前一般指先天性肌性斜颈,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头向一侧偏斜的病症。

哪些宝宝是先天性斜颈的高危人群

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挛缩与变短而致。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可能的因素有产伤、局部缺血、静脉闭塞、宫内姿势不良、遗传、生长停滞、感染性肌炎,或多种因素混合造成。常发生于高龄初产妇和臀位儿。

这些表现要当心宝宝先天性斜颈

颈部肿块:这是母亲或助产士最早发现的症状,触诊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内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长2~4厘米,宽1~2厘米,在2~4周内逐渐增大,一般如成人拇指末节那么大,于生后第3周左右时最为明显,然后开始退缩,3个月后即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半年。

斜颈:患儿头向病侧偏斜,下颏转向对侧,在生后即可存在,但一般在生后2~3周出现,并随着患儿的发育,斜颈日益加重。

面部不对称:一般于2岁以后,即显示面部五官呈不对称状,主要表现为患侧眼睛下降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致使患者眼睛位置由原来的水平状向下方移位,而健侧眼睛则上升。下颌转向健侧因胸锁乳突肌收缩导致患侧乳突肌前移而出现整个下颌向对侧旋转变位。双侧颜面变形由于头部旋转,导致双侧脸庞大小不一,健侧丰满呈圆形,患侧则狭而平板。眼外角线至口角线变异测量双眼外角至同侧口角线的距离显示患侧变短,且随年龄增加而日益明显。除以上表现外患儿整个面部,包括鼻子、耳朵等均逐渐呈现不对称性改变,并于成年时基本定型,此时如行手术矫正,颌面部外形更为难看。因此对其治疗力争在学龄前进行,不宜迟于12岁。

其他:伴发畸形可检查有无髋关节脱位、颈椎椎骨畸形等。视力障碍因斜颈引起双眼不在同一水平位上易产生视力疲劳而影响视力。颈椎侧凸主要是由于头颈旋向健侧,因而引起健侧代偿性侧凸。

早期发现宝宝先天性斜颈 妈妈这样做

对新生儿在做全身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双侧颈部是否对称。

双侧胸锁乳突肌内有无肿块。

婴儿头颈是否经常向同一方向倾斜。

早期发现宝宝先天性斜颈 医生要做的

非手术疗法:适应证主要用于0~6个月的婴儿,对2岁以内的轻型患者亦可酌情选用。

具体方法视患儿年龄不同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

手法按摩建议在确诊后即开始对肿物做手法轻柔按摩,并伸展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每天做4~6回,每回10~20次,每次伸展时维持2~3秒。喂奶、睡眠的姿势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时,都应注重姿势的纠正。此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手术矫正。

徒手牵引于生后半月左右开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再用另一只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转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牵引的作用。每天5~6次,每次持续0.5~1分钟。

其他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以及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牵拉力等。

手术疗法:用于非手术疗法无效的患儿。常选择的手术方式为切断或部分切除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术后要佩带矫形石膏托、颈托维持中立位或矫枉过正位至少6周,在伤口愈合后继续采用伸展治疗,防止复发。

(摘录自合作杂志《妈妈宝宝》2013年9月刊)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琴琴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