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学龄前 > 手足口病 > 正文

手足口病分五期 出现这些症状爸妈要小心

2014-11-15 05:14:42      家庭医生在线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发病后,常会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可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以及患病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等都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播源。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又该怎样预防呢?小编告诉你。

对于普通型的手足口病,一般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有发热等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一般无需住院,居家隔离两周左右,大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按症状轻重可以分为五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专家建议:

1、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每天早晚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2、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

3、观察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1、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比如,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2、流行期间最好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也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孩子的日常用品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消毒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责任编辑:姚晓珠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