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智力 > 智力发展 > 正文
焦虑
挂号科室:心理咨询科 同类疾病:抑郁症心绞痛恐惧症脑震荡躁狂症

对付慢性子宝宝的5个对策 给宝宝制定计划是关键

2015-02-10 10:10:13      家庭医生在线

家有慢性子宝宝怎么办呢?学龄前儿童坐什么都慢腾腾的,尤其是在匆忙的早晨,是否更加让你感到心急呢?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家长们,纠正孩子慢性子应该要有耐心,不可对孩子责骂哦。今天,就来看看如何处理宝宝的慢性子吧。

宝宝慢性子该如何是好

不能用“快点,快点”来催促孩子。对于有些急性子的父母来讲,面对做事慢慢悠悠的孩子,真是既着急又生气,恨不得自己去替他做。而对于那些自己帮不上忙的事情,父母们就不断地在旁边催促孩子快点。结果发现在他们的不断催促下,孩子做事的速度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变得更慢了。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孩子内心的节奏被父母打乱了,原本想好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顺序也完全变乱了,于是孩子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找回自己的节奏,做事自然变得更慢了。长此以往,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产生一种紧迫感,担心自己会因为做的慢而被别人嫌弃,甚至因此而放弃对许多新事物的尝试。因此,父母与其在旁边不断催促孩子,还不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情,然后慢慢帮助孩子提高效率。

可以用规定时间的办法帮助孩子逐渐提高做事效率。在心理咨询领域,有一种疗法叫做系统脱敏法,即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到最后对原先引起焦虑的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同理,父母们可以参照系统脱敏法的原理,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脱敏”。例如,在孩子想要做某件事之前,父母们可以询问孩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完成,那么下一次就可以把这一时间适当缩短;如果孩子依然完成的很好,父母千万不要忘了给孩子一些奖励。通过这种渐进式、系统地缩短做事时间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孩子做事情花费的时间逐渐回到一个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一旦孩子养成的这种高效、迅速的行为模式,并逐步泛化到所有事情上时,慢性子的毛病也就改掉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生活细节纠正孩子的慢性子哦。

对付慢性子宝宝的5个对策

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 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4、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5、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责任编辑:姚晓珠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