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胎位致孕妇易难产 孕妇难产原因大盘点
大家都知道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和胎儿,可是现在研究发现孕妇住得越高越容易难产,这也是造成难产的原因之一,那么哪些因素容易造成难产?
孕妇住得越高越容易难产
医学研究证实,当构成分娩的三大因素——产力、产道和胎儿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异常时,都会造成难产。日本公共卫生学会的科研人员最近通过调查发现,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产妇异常分娩的比例比较高。
科研人员以1000名产妇的母子情况登记册作为依据,对产妇的居住状况、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以及是否难产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居住在高层住宅的产妇剖宫产、引产等异常分娩的比例比较高,占全部产妇的17.5%。
而且住得越高,产妇难产的比例就越大。住在1~2楼的为20%,住在3~5楼的为25.2%,住在6楼以上的为27%。连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别,产妇住在1~2楼的,婴儿出生体重在3500克以下的为20.5%,3500克以上的占19.7%;产妇住在3楼以上的,婴儿出生体重在3500克以下的占21.9%,3500克以上的占42.9%。
科研人员认为,随着住宅的高层化,出现了上下楼不方便等问题,孕妇住得越高,外出活动的机会就越少。由于运动不足,产妇容易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力异常,子宫收缩无力,不能有效地使子宫口开张和胎儿下降,使产程延长,最终导致难产。此外,孕妇缺乏运动,容易使胎儿过大,也能增加难产的风险。
因此,家住高楼的孕妇应进行适当运动,以防难产发生。孕妇分娩前应该重视预防的,应做好准备,让分娩顺利。
4种胎位致孕妇易难产
第1种、枕后位:胎头枕骨位在产妇骨盆的后半部,胎脸朝上,由于胎头无法适当地嵌入子宫下段,产程将会拉长。
第2种、 颜面位:胎儿的先露部是颏部(下巴),因为胎头完全仰伸,使胎头后枕骨往胎儿背部靠拢,阴道内诊时可以摸到胎儿的嘴、颏、鼻、眼等脸部器官,其发生率约为0.2~0.3%。颜面位常发生于过小的胎儿,或胎儿过大与产妇骨盆大小不成比例时,以致胎头无法适当屈曲;有时胎儿颈部有异样如长瘤时,也容易发生。
第3种、 额位:当胎头呈不完全仰伸姿势时,额头部位将成为胎儿的先露部。其发生率约占0.02~0.03%,阴道内诊时可摸到胎儿的额头,有时也会发现有脐绕颈或颈部有囊性淋巴瘤。
第4种、复合位:胎儿的手与头部或臀部同时位于子宫下段;或胎儿的脚与头部同时位于子宫下段,其发生率极低。
这些因素也容易造成难产
1、太安逸了易难产
太安逸了容易导致难产。久坐久卧容易造成气血的不流通,这样还会造成腿脚肿胀、痔疮、气血淤滞。这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懒。可以说,现在的很多疾患,都是懒出来的。
所以,孕妇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太安逸了,每天适当做点运动,比如晚饭后拉着老公出去散散步,边走边跟肚子里的孩子说说话,胎教也做了,自己的气血也通畅了。
2、吃得太好易难产
产妇如果吃得过好,营养就会过足,胎儿会长得特别肥大,生育起来就很麻烦,容易导致难产。所以,孕妇吃好喝好是理所应当的,但该如何正确地吃。我们要记住,营养过剩易难产,营养不是越多越好,一定是恰当适中才好。
3、孕后房事易难产
禁房事不但有利于生产,而且生出来的孩子身上也不容易生乱疮、乱痘这些乱七八糟的病,对宝宝有个健康的身体很有好处。
4、忧疑过重易难产
育龄女性往往有一个共同心理——特别怕生产,还没生就开始害怕,一是怕疼,二是怕死。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女人流着大汗呼天抢地嘶喊着生产,结果还没生出来呢就昏了过去,于是接着又是难产,这时医生通常神色凝重地出现了,一字一句地问家属,“是保孩子还是保大人”。剧情就此进入二者必选其一的“高潮”部分。我就奇怪了,为什么那么多电视剧都爱拍这个,有意思吗?这不成心吓唬人吗?这些片子看多了,耳濡目染,无形中就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加上现在的女孩子又普遍比较娇气,所以还没生就怕了,思虑过重,反倒更易导致难产。
(责任编辑:姚晓珠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妇科再造丸能治月经量少吗?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县哪家医院治疗外阴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兴市治疗子宫内膜癌哪家医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经量特别少,有何药可治疗?
2024-10-27月经延迟一月才来是何原因
2024-10-27洁尔阴洗液如何用于阴道内部冲洗
2024-10-27如何选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院
2024-10-27安坤赞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热门文章
产后康复全攻略,这些关键项目不可错过
2024-10-28如何为宝宝准确测量身高
2024-10-25儿童换牙齿注意事项——护理、饮食与问题应对
2024-10-24宝宝厌食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24-10-23探究14岁少年身高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2024-10-22一个月宝宝怎么护理?专业指南来了!
2024-10-22一岁三个月宝宝食谱全解析:营养、美味与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岁宝宝营养食谱:成长营养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