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的四个预防方法介绍 孕妇难产的胎儿原因
孕妇难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难产的原因是有很多的,除了胎儿因素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人为原因哦。小编所说的人为原因是指准妈妈的心理因素和其他原因,下面就来详细为大家介绍。
孕妇难产的胎儿原因
不正常之胎位或胎向不正常因为产前超音波的广泛使用,不正常之胎位(臀位或横位)大都会被发现;胎向不正常(如胎儿之后脑勺在正后方)一般需要在待产过程中依靠内诊来发现。
胎儿过大跟骨盆腔狭窄其实是相对的,骨盆腔比较宽的妈妈就可以阴道生产下比较大的婴儿。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状况之下,容易有胎儿过大的情形发生,如: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的妈妈、前一胎是巨婴等等。现在产前超音波的使用普及,几乎每一次的产检妈妈都会询问胎儿的体重、宝宝会不会太大或太小,医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都会比较保守,因为虽然超音波是一个很好的产前诊断工具,但是在胎儿体重的预估上跟实际还有一些差距,一般而言,10%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是如果胎儿愈大,那么误差可能会更大。如果胎儿体重在4000公克以上,就可以称为胎儿过大,但是在临床上常常出现产前超音波预估体重超过4000公克,而且妈妈的骨盆腔也不是特别宽,所以决定用剖腹生产;但小孩子出生之后发现体重只有3600公克,仍然在误差范围之内,跟家属解释之时也免不了有一些尴尬。其实就算超音波估算胎儿体重准确,然而像胎儿因为肩膀特别肥厚而造成的肩难产就难以单从估计体重的大小而来加以预测,因为这种胎儿出生体重并不一定很重。
胎儿异常胎儿如果有先天性肿瘤,如背部神经管瘤、畸胎瘤、胎儿水脑、连体婴等等,一般都可以用超音波在产前诊断出来。如果小孩子出生之后有比较好的预后,或者有好的治疗方法,剖腹生产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预后不好,像大的水脑,抽取脑脊髓液之后也可以尝试阴道生产。
接下来,就来看看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孕妇难产吧。
孕妇难产的其他原因
产科医学的进步使分娩变得很安全,大多数可能出现的难产都能提前预知,当准妈妈和亲属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多不会坚持自然分娩。他们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他们不但怕失去宝宝,也怕宝宝伤残,尤其是难产后可能带来的智力伤害。他们别无选择,会痛痛快快地剖宫产。
有些准妈妈对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在剖宫产手术很容易实施的今天,虽然从内心和潜意识里崇尚自然分娩,却更信服在她们看来“安全系数高”的剖宫产,从理智上愿意剖宫产。
有这样认识的准妈妈们,即使选择了自然分娩,一旦真正启动分娩,强烈的宫缩引起的阵痛一开始,她们就开始慌乱紧张,对前面的路望而却步,强烈要 求剖宫产。这时她们会大呼小叫,亲属也不能保持冷静,只要宝宝快快出来,做什么都可以。最终不能配合医生和助产士的要求,导致人为的难产发生。
这是最让医生头痛的,因为医生难以预料准妈妈分娩时是否能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如果进入第二产程出现这种情况,就更让医生棘手,因为这时胎儿可能已经进入产道,已经不能行剖宫产了。
为避免分娩中异常情况的出现,准妈妈在分娩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状态也是很关键的。等待分娩的准妈妈,最好不要过多考虑异常问题。医生会尽力帮助你,给予母子最大的安全保障。准妈妈自己不必放大“假想难产”的程度。
难产的四个预防方法介绍
控制好胎儿因素:发现并控制妊娠糖尿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产生巨婴、发生难产的机会。
做好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胎儿异常,如胎位异常及胎儿过重的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
控制好产道因素:怀孕之前适当运动及控制体重,做好完善的产前检查以发现骨盆腔肿瘤及产道肿瘤。
孕期营养要适当:准妈妈在怀孕过程中要注意充分的营养,以保证宝宝健康生长。但要摒弃一些错误的饮食观念,那就是怀孕期间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宝宝也不是长得越胖越好,将胎儿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医学上规定胎儿体重达到2.5公斤为正常儿体重(3000~3500克最佳)。
(责任编辑:姚晓珠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24 岁经常痛经一天,多泰脉血康胶囊
2024-10-28未按时服用逍遥丸,此药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妇软膏使用多久算一个疗程?
2024-10-28老婆怀孕后能吃金鸡胶囊吗,对胎儿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别美卓乐甲泼尼龙的真伪
2024-10-28瘙痒伴少量黄色脓液及宫颈糜烂能否用药
2024-10-28宫颈糜烂患者能否使用保妇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阴道有灼热下坠感,检查白带能确
2024-10-28
热门文章
产后康复全攻略,这些关键项目不可错过
2024-10-28如何为宝宝准确测量身高
2024-10-25儿童换牙齿注意事项——护理、饮食与问题应对
2024-10-24宝宝厌食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24-10-23探究14岁少年身高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2024-10-22一个月宝宝怎么护理?专业指南来了!
2024-10-22一岁三个月宝宝食谱全解析:营养、美味与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岁宝宝营养食谱:成长营养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