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常见专科 > 神经科 > 正文

儿童听觉发育情况介绍 儿童听力障碍有三个治疗误区

2015-08-14 09:33:12      家庭医生在线

宝宝一出生,就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耳朵会帮他接受周围世界的大量信息。

宝宝的听觉怎样发育

宝宝满1个月时,听力就完全发育成熟了,但还得过一段时间,到他6个月左右,才能回应和理解他所听到的各种声音。

从一开始,宝宝对各种声音就特别关注,特别是声调较高的声音。宝宝会对熟悉的声音(例如爸爸妈妈的说话声或给他读他喜欢的故事的声音)做出反应,他还可能会被巨大的噪音或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一跳。

到3个月左右时,宝宝的颞叶(指大脑中负责听觉、语言和嗅觉的部分)会变得更加活跃,接收的信息也更多,所以,这时候当宝宝听到你的声音时,他可能会直接望向你,并开始叽叽咕咕地出声,或者试图回答你的话。如果有时候你说话或读故事给宝宝听时,他看别的地方,也不一定是没有听到你,他可能只是这段时间听够了。

到6个月或7个月大时,宝宝就能够判断声音来自哪里。当听到新的声音时,宝宝会迅速朝那个方向转过头去。只要宝宝不分心,他还能对非常细小的声音有所反应,

儿童听觉发育怎样促进

有很多帮助宝宝接触新声音的方法。你可以唱儿歌、放音乐给宝宝听,你既可以选择经典的老儿歌,也可以随兴唱你自己喜欢的歌,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不妨试着放给宝宝听。

风铃或钟表的滴答声很可能也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随着宝宝慢慢有了偏好,你会发现他听到某些声音时,会比听到其他声音表现得更为快乐兴奋。

无论宝宝有多小,读书给他听都是一件让宝宝受益的事情。听你阅读有助于培养宝宝对语言节奏韵律的感觉,事实上,利用音调转化、重音变换、唱歌和发元音(如啊、喔)等不同方式,能让你和宝宝之间的听觉交流更加有趣,也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多和宝宝说话,多给他读书,等到他学说话的时候,他学到的语音和词汇就会越多。

儿童听力障碍的三个治疗误区

误区一:只做筛查不管监测。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但这种物理检查手段只能测出孩子当时是否有听力异常的可能,不能给出孩子是否属于耳聋高危人群的提示。比如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的孩子,只要使用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药物,就很容易导致耳聋。除遗传因素外,药物中毒、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都可能在后天给孩子带来听力障碍。

建议:除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对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只需医院采集孩子的足跟血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因检测即可。若结果异常,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并定期监测。

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3个月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动作。一旦怀疑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误区二:耳病只让耳科看。

“你说我家孩子耳朵有毛病,干嘛还让我们看神经科大夫”,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过程中,一些耳聋患儿家长对看病的流程提出了质疑。张杰主任解释说,耳病不只需要耳科专家治疗,比如一些听力障碍儿童表现出来的智力异常可能还跟脑部发育有关,需要相关科室配合检查,以明确治疗方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治疗,受益的是患者”,张杰主任举例说,以北京儿童医院人工耳蜗植入流程为例,手术前后,还需要除系统化听力学、耳科学专家之外的小儿神经科、麻醉科、影像及护理人员的联合参与,这样的团队协作,既保障了手术的成功开展,又能对手术疗效做出更准确的预估和评估。

“在国外,一个优秀的人工耳蜗治疗团队,还包括一名言语康复师和一位社会工作者”,张杰主任说,手术之后的言语康复训练和听力障碍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都对治疗效果影响很大,可以说“一个都不能少”。

误区三:人工耳蜗,植入就是痊愈。

人工耳蜗是目前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进行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其动辄几十万的设备费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那些抄了家底给孩子做完手术的家长则对疗效满怀期望,以为只要植入了便是痊愈了,孩子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声音、开口说话了。对此,张杰主任提醒,家长应对该手术疗效有科学的认知。

人工耳蜗引入我国已有近20年,大量耳聋患者通过这一手术开启了声音的世界。一些家长,正是看到了太多康复效果明显的案例,便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了过高的期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都可以获得相同的术后效果,手术的疗效与患者自身条件、人工耳蜗的性能、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密切相关。为了达到良好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术后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康复效果。

最可怕误区: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

“你会觉得近视是残疾吗?会向一个戴眼镜的人投去异样的眼光吗?肯定不会,那你为什么会觉得佩戴助听设备很丢人呢?”在门诊上,张杰主任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切症状表明孩子非常适宜佩戴助听设备,家里经济也没有问题,可家长就是不能接受在孩子耳朵上加点东西,宁可孩子以后真的又聋又哑,至少别人看不出异常来,也不愿意因为佩戴助听设备而在第一眼就被人歧视。

从言语发育的角度讲,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而且安装助听设备就好比给耳朵配了副眼镜,一点都不丢人,反而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借此呼吁社会,向对待近视眼一样对待耳聋患者,他们没有残疾,不过是听力差了一点,就像你的视力不太好一样。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