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小儿多动症 > 正文
感冒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同类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人冠状病毒感染老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预防小儿多动症三方法 BB多动症正确诊断方式

2016-01-08 07:07:30      家庭医生在线

现实中,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多动症,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此病,不过对于此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却不是很了解,此病发生了,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健康生活,所以我们都希望孩子避免发生此病,那么,预防多动症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预防多动症的方法:

第一、避免外伤

预防多动症还要避免外伤,主要是避免孩子发生轻微的脑组织损害,一般来说孩子的多动症主要是由于神经质传递信息发生了障碍所导致,所以脑组织对儿童的发病是很重要的,在平时的时候不要吃一些对大脑有副作用的药物,避免发生脑部的外伤。

第二、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这是对预防多动症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培患者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可以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跟老师沟通,上课时可把他们安排在教室前排,以便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结婚年龄要适当

选择适当的年龄结婚也可以更好地预防多动症,如果大家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生育,使家长可以不可以精心抚养子女,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对于儿童多动症的诊断,常用以下方式进行:

1、起病于7岁前,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

2、以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好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3、对社会功能(学业或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4、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等。

诊断标准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诊断标准。目前多采用DSM-IV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要求满足A-E。

A 症状标准:

(1) 注意缺陷症状:符合下述注意缺陷症状中至少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① 在学习、工作或其它活动中,常常不注意细节,容易出现粗心所致的错误;

② 在学习或游戏活动时,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

③ 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④ 往往不能按照指示完成作业、 日常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对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⑤ 常常难于完成有条理的任务或其它活动;

⑥ 不喜欢、不愿意从事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情(如作业或家务),常常设法逃避;

⑦ 常常丢失学习、活动所必需的东西(如:玩具、课本、铅笔、书或工具等);

⑧ 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⑨ 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忘四。

(2) 多动/冲动症状:符合下述多动、冲动症状中至少6项,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① 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 在教室或其它要求坐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③ 常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分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在青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④ 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参加业余活动;

⑤ 常常一刻不停地活动,好象有个机器在驱动他;

⑥ 常常话多;

⑦ 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⑧ 在活动中常常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⑨ 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

B 病程标准:某些造成损害的症状出现在7岁前。

在儿童患上多动症后,可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作为多动症的孩子的家长,首称要理解孩子是属于病态的,不能误认为孩子的病态是“不学好”、“故意捣乱”等,更不能因为孩子的不受欢迎的不良行为而动辄责打骂,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会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症状会更加严重。应和医生配合好,督促孩子按时吃药,注意观察其反应,及时向医生通报病情,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家长还需做好思想准备,无论是服用西药还是中药,均需一定的疗程,短则半年,长者可达一年,务必与医生密切配合。

孩子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如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避免嘈杂的环境、不适宜的责打,保证充足的睡眠,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在家中感觉到愉快和湿暖。另外,家长还应注意与老师加强交流,请老师给患儿多一份关心和帮助,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孩子,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羞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增强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多动症患儿的注意事项是多数多动症患者和患儿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专家指出,多动症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症。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多动症的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了解多动症患儿的注意事项是患者的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文艳梅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