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常见专科 > 儿保 > 正文

母乳也会致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应该怎样处理

2016-03-18 09:40:50      家庭医生在线

大约6成的足月儿和8成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现象。黄疸可以大致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那么,哪些原因会造成新生儿黄疸呢?

新生儿发生胆红素代谢紊乱,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使皮肤、粘膜、眼球等处出现异常黄色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据统计,6成的足月儿和8成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黄疸现象,前者通常在1周内发病,后者多发于出生胡24小时内。新生儿黄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

1,正常性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现象,一般会表现出自身的胳膊或者是颈部偏黄的现象,这个时候,孩子一般是在出生三天后出现黄疸,黄疸消失的时间一般是在一周之后,宝宝身体的其他部位的症状是属于正常现象,比如宝宝的体温正常,宝宝的排便正常等等。

2,病理性的新生儿黄疸:宝宝在出生之后,自身的黄疸数量渐渐地上升,黄疸增多的速度比较快,且时间比较长,这个时候就是属于病理性的黄疸了,需要爸爸妈妈们及时的带宝宝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生理性黄疸

这是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有现象。一方面,胎儿在母体为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拥有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出生后,这些红细胞会逐步破裂,将大量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去,使得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远高于正常值。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肝脏还不那么健全,不能代谢如此多的胆红素。这就造成了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可以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孕二醇,这就降低了人体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从而发生黄疸现象。其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在达到峰值后,新生儿继续出现黄疸现象并有加重趋势,哺乳后尤其加重,停止哺乳后黄疸现象有所减轻,但恢复哺乳后依旧加重。此种黄疸不会引起新生儿身体不适,也不会影响其食欲,故对新生儿健康并无大碍,可用牛奶或奶粉代替母乳喂养,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再给婴儿食用母乳。

溶血性黄疸

此类黄疸是由亲子血型不同而产生,以ABO溶血最为常见,发病率大于10%。亲子两代血型,与患病几率和严重性的关系

感染性黄疸

此病症是因为肝细胞被细菌或病毒所感染,代谢能力下降所致。其中,病毒感染大多发生于子宫内,以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最为多见,细菌感染则容易产生败血症黄疸。此种黄疸的特点是持久不退,或退后有发,周而复始。

阻塞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如果新生儿胆道出现了畸形发育,如胆道阻塞等,则会出现该型黄疸。其主要表现:出生1-2周后(有的新生儿会达到3-4周)出现相关症状,且病情逐步加重,甚至大便也变黄,或出现类似陶土样的白色。通过B超,可以发现并确认病情。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要做好平时的预防措施。那么,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