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常见专科 > 口腔 > 正文

小儿口炎是怎么回事 口炎一般有三种类型

2016-04-20 13:31:48      家庭医生在线

小孩子很容易得病,原因是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差,病菌很容易侵入。孩子生病,是每个家长最担忧的问题,一旦孩子生病,首先了解疾病的病因,从根源上防护,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小儿口炎是一种在口腔处发病的疾病,那么,小儿口炎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小儿口炎的病因:

由于婴幼儿口腔解剖生理特点及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导致口炎的发生。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使用不洁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所致。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口腔不洁有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小儿口炎这种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从名字可以看出这种病指的是小儿口腔的炎症。这种病发生在小儿身上,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儿很难觉察自己发病,所以其监护人做做好监护工作,平时注意观察小儿的健康状况,下面小编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这种病的临床表现。

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这些细菌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低下状况下,若口腔不洁,则致细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急性口腔黏膜损伤。

在小儿身上出现口炎后,会有以下症状表现出来:

溃疡性口炎

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唇内、舌及颊黏膜等处,可蔓延到唇和咽喉部。初起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疱疹,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创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易于擦去,擦后遗留溢血的糜烂面,不久又重新出现假膜。局部疼痛,淋巴结肿大。拒食、烦躁、发热39℃~40℃。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疱疹性口炎

起病时发热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 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在口角和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疮疱疹,疼痛颇剧、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经常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3周。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疮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肿大。

药物过敏性口炎

服了某种药物后,使口腔黏膜发生急性炎症表现。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左右发病。其早期症状是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或出现红斑和水疱等。由于药物不断吸收,使早期症状逐渐加重并形成黏膜溃烂。这种黏膜溃烂面不同于一般口疮表现,在其溃烂面上覆盖血性分泌物,溃面肿胀,常常引起刺激性剧烈疼痛,儿童因疼痛而拒食。

小孩子抵抗力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孩子一旦生病,还是要积极的治疗的,小儿口炎,常见的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细菌性口炎三种,而针对该疾病,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鹅口疮的治疗简单,一般用2%碳酸氢销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龙胆紫或冰硼散,每日1-2次,数日后便可痊愈。若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单位,加水l-2ml涂患处,每日3-4次。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有一定难度,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等。进食前为减轻疼痛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涂之。一般不用抗生素,可给予退热剂对症处理。患病期间的口腔护理很重要,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腐蚀性、酸性或过热的食品、饮料及药物。

细菌性口炎除局部涂龙胆紫、金霉素鱼肝油、中药养阴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外,病情较重者要给予抗生素静滴或肌注,如青霉素、红霉素等。此外还要加强口腔护理及对症治疗。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