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常见专科 > 神经科 > 正文

小儿脑瘫的四个家庭诊断方 有孩子的家庭须收藏

2017-04-12 08:29:34      家庭医生在线

小儿脑瘫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即小儿脑性瘫痪,主要表现就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给孩子给家庭都带来了苦恼,早发现早治疗也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测定小儿是否为脑瘫患儿呢?

判断小儿脑瘫的四个家庭诊断方

一、触觉; 测试者通过用手触摸患儿上肢及下肢肌肉,来感受肌肉组织的紧张度。若患儿肌张力低下,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较少有抵抗。如肌力正常,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若肌张力高,则手感紧张,对手指按压有比较强的抵抗。触觉往往是动物重要的定位手段,这可从除掉触须的猫和鼠的莽撞行为被显示出来。主要以触觉来认识生活环境及其变化的动物(如丝蚓)称为触觉动物。各种动物的直立反射和昆虫的飞翔运动也是因对足端和腹面的触刺激的消失而诱发。

二、被动运动; 一种完全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外力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由他人或本人健康肢体的协助。进行时,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应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测试者对肢体做被动屈伸运动,若肌张力高,则会感到明显抵抗,而且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三、抱; 通过抱婴儿的手感,可以初步了解病儿肌张力的情况。痉挛型小儿,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而软瘫儿,抱起时会感到困难,有下沉的感觉,似要从测定者手中滑下。

四、姿势观察; 如超过3个月肌张力亢进的痉挛儿,放置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动少,动作显得刻板。

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心理行为治疗

脑瘫患儿有时伴发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多动、情绪不稳等症状。健康的家庭环境,增加与同龄儿交往,以及尽早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心理行为疾患的关键。

家庭训练计划

治疗师应为患儿及其家长制定家庭训练计划。该计划重点应放在提高功能和防止继发残损方面,但是对于特别严重的患儿,易化护理及减轻家庭负担应是主要目标。通常包括:对患儿病情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的安排;功能性主动活动的强化训练;辅助用具如矫形器、椅子、站立架及轮椅的使用等等。

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

物理方法

物理疗法主要有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方法和水疗方法。也可以让患儿进行作业疗法,训练孩子的能力。现代医学对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矫形器、水、电、光、声疗法、语言沟通治疗以及运动功能疗法等。

治疗小儿脑瘫的误区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