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小儿肠炎
小儿肠炎多发生于3 岁以下小儿,以秋冬季多见,很少有便脓血出现,严重者可有呕吐咖啡样物,抽搐昏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中医认为,加以外感风寒,湿热,或病后体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治疗
本证治疗以运脾升清为基本原则,寒胜兼以温中,滑脱兼以固涩,热胜兼以清热,湿胜兼以淡渗,脏气虚损则兼以补虚,食积兼以消导,阴伤不甚者兼以利尿,常用神曲、山楂、谷芽、麦芽、布楂叶之类消导药物,猪苓、泽泻、云菩皮、生苡仁、淮山药、乌梅、石榴皮等健脾渗湿收涩之类药物。
1,风寒型:
主证,鼻塞流涕,轻咳,大便次数增多,清稀,如蛋花样、带泡沫、腹痛,肠呜,大便气味臭,疲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舌红,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
方药。
藿香5 克,紫苏6 克,白芷8 克,茯苓10 克,陈皮3 克,苍术6 克,泽泻10 克,车前子10 克,白术10 克,神曲6 克,山楂6 克,甘草3克。
方解、苏叶、白芷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法夏散湿消滞,调理气机;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诸药合用,有疏风散寒、理气宽中、化湿导滞、调和脾胃之功。
2,伤食泻型。
主证,便前啼哭,泻后哭止,大便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每天5~6 次,胃纳差,夜寐不宁,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浮。
治法。
方药。
山楂6 克,神曲6 克,莱菔子10 克,陈皮3 克,法夏6 克,茯苓12 克,连翘10 克,木香5 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
方解、神曲、莱菔子消食化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渗湿和脾;连翘清解郁热,木香行气止痛;谷芽,麦芽消谷化滞。全方有调理气机,消导积滞,渗湿和胃之功。
加减,加川朴6 克理气消胀,吐酸较甚者加藿香,竹茹以辛香止呕。
3,湿热泻型。
主证,口渴饮,烦躁,腹痛即泻,大便色黄而臭,便质稀薄或水样,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法,升清降浊。
方药。
葛根12 克,黄芩8 克,黄连3 克,甘草3 克,黄柏6 克,车前子8 克,神曲5 克,火炭母10 克、生苡仁12 克,川朴5 克。方解,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生苡仁利水去湿;神曲、火炭母清热法湿;川朴行气止痛。
4,脾虚泻型。
主证,时发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搪烂,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睡时露睛,唇淡,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腻,脉细弱,腹泻日久,体质日虚。
治法,渗湿止泻。
方药。
党参8 克,白术8 克,甘草3 克,淮山药10 克,莲肉10 克,生苡仁12克,扁豆12 克,砂仁3 克,桔梗6 克。
方解、白术、茯苓、甘草扶脾益气,淮山药、莲肉、苡仁、扁豆健脾化湿;砂仁、桔梗理气和胃。
加减;久泻不止,而夹有积滞者,加河子10 克、赤石脂15 克以固涩止泻;大便完谷不化,加干姜温中散寒。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生完孩子阴道松弛的修复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调经促孕丸期间能否备孕?
2024-10-29某种药的服用时间、副作用及能否长期用
2024-10-29儿童用药普利莫、复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药保险子后对奶水有无影响
2024-10-29刚怀孕出血,开了黄体酮,能一起吃吗?
2024-10-29喂奶期间能否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2024-10-29孕妇吃药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对胎儿不好?
2024-10-29
热门文章
产后康复全攻略,这些关键项目不可错过
2024-10-28如何为宝宝准确测量身高
2024-10-25儿童换牙齿注意事项——护理、饮食与问题应对
2024-10-24宝宝厌食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24-10-23探究14岁少年身高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2024-10-22一个月宝宝怎么护理?专业指南来了!
2024-10-22一岁三个月宝宝食谱全解析:营养、美味与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岁宝宝营养食谱:成长营养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