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其他疾病 > 正文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应该做哪些检查

2017-04-26 14:13:43      

1、血象检查

血细胞计数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血生化检查

可有轻重不等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34.2~256.5μ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酞酶及胆固醇显著升高,转氨酶可有增加,其他肝脏蛋白通常正常,可有轻度溶血,凝血时间延长,轻度酸中毒和提示先天性感染的脐血IgM增高,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血中胆酸,胆固醇明显增高,后者可高达14.3~26.0mmol/L(550~1000mg/dl),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十分显著。

动态观察血胆红素对鉴别也有一定帮助,如逐渐下降,应考虑为肝炎,婴儿肝炎时血甲胎蛋白明显增高,而胆道闭锁时血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低密度脂蛋白(lipoproteinX,LP-X)增高显著,但两者有少数重叠。

3、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除血液外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大多数体液,包括乳汁,但粪便中似乎没有。

4、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冲洗物,尿,大便和脑脊液可用于培养病毒,特殊的血清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TORCH效价)。

5、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

实验室检查血清蛋白电泳α1球蛋白明显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容量减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α1-AT浓度比正常减少50%以上,肝病理切片肝细胞内有耐淀粉酶的PAS染色阳性小体,但最可靠还是Pi基因型测定。

6、肝组织学检查

经皮肝穿刺所得的肝组织学检查可区分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但不能区分肝组织内的特殊感染原,例外的是巨细胞病毒可在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形成包涵体,以及疱疹病毒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常见表现为小叶结构紊乱的局灶性坏死,多核巨细胞形成,肝细胞空泡样变,索样结构消失,肝细胞内和小管性胆汁淤积可以是持续性的,门脉改变不明显,但可出现新生结节增生和轻微纤维样变。

肝内胆管发育不良肝组织学改变为小叶间胆小管明显稀少,胆道闭锁病理特点为:胆管增生,早期肝细胞有胆红素淤积,胆小管有胆栓形成,门脉区炎症反应,小叶间有纤维化,肝小叶结构基本完好,而婴儿肝炎肝小叶结构变形,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并有局灶性肝细胞坏死,胆小管病变相对较轻微。

肝的活组织检查可以在90%以上病例中区分胆汁淤积与胆管闭锁。

7、基因检查

有些基因遗传性先天代谢缺陷疾病,患儿的父母应尽早地做基因检查。

8、B超检查

胆管系统的超声检查可用于确定胆总管囊肿是否存在,如发现胆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应考虑为胆道闭锁,常伴有多脾综合征,腹内脏易位,肠回转不良,右位心及腹内血管畸形等,心血管的异常包括:末梢及瓣膜型肺血管狭窄(最常见),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法洛四联症。

9、X线检查

胆道闭锁常规做X线胸透可以显示多脾综合征的畸形,必要时长骨X线检查可发现肱骨,股骨,胫骨干骺端呈“芹菜梗样”改变。

10、CT和MRI检查

必要时CT和MRI检查可发现颅内钙化。

11、十二指肠引流液测定

十二指肠插管后,每2小时收集1次十二指肠液,直至发现胆汁或达24h,引流过程中可注入10~15ml25%硫酸镁,促进胆汁充分排泄,如发现有胆汁,即可排除胆道闭锁,24h仍无胆汁排出,胆道闭锁可能很大,最近有人测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定量及胆酸定性,结果肝炎组21例,20例十二指肠液胆红素>17.1μmol/L(1mg/dl),胆酸阳性。胆道闭锁17例,胆红素均<17.1μmol/L(1mg/dl),胆酸均阴性。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