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其他疾病 > 正文
血尿
挂号科室:泌尿外科 同类疾病:肾结石过敏性紫癜尿道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路结石

小儿血尿应该做哪些检查?

2017-05-02 14:48:33      

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首先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其次明确血尿的来源;最后明确血尿的可能病因。

一、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

当小儿尿色发红时,需排除假性血尿:

1、尿中某些代谢产物如卟啉尿、尿黑酸尿(酪氨酸代谢异常病)、胆色素、尿酸盐及药物如酚红、氨基比林、利福平、铁剂、甲基多巴、甲硝唑、呋喃妥英、嘧啶等均可使尿呈红色;某些食物或蔬菜中色素如甜菜、黑莓及食物颜色也可致红色尿。尿常规潜血、镜检红细胞均阴性。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尿常规潜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

3、非泌尿道出血,如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月经污染。

二、血尿的定位分析

1、肉眼观察:暗红色尿多来自肾实质或肾盂;鲜红色或带有血块者常提示非肾小球性疾患出血;血块较大者可能来自膀胱出血;尿道口滴血可能来自尿道。

2、尿三杯试验:在患儿持续排尿过程中,用三只玻璃杯分别收集初、中、终各段尿液,然后进行血尿检查。初段血尿见于尿道疾病;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后尿道及前列腺疾病;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3、尿常规检查:血尿伴大量蛋白(>2+)时考虑病变在肾小球,尿沉渣中如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多为肾实质病变;血尿伴大量尿酸、草酸或磷酸盐结晶者要除外高钙尿症、结石。

4、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当尿中红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和伴有血红蛋白丢失时,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时,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机制一般认为,肾单位血尿是红细胞被挤压穿过病变的肾小球基膜受损和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及代谢物质(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及胆酸等)作用,而发生外形及大小等的变化;当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均一的,即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该均一红细胞血尿是尿路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严重变形红细胞(环状、芽胞、穿孔)>30%以上称为肾小球性血尿,<15%时考虑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选择

1、确定为非肾小球血尿者

(1)中段尿培养以寻找泌尿系感染的证据。

(2)尿钙、24h尿钙测定。

(3)疑为全身出血性疾病时则需要做相关血液检查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

(4)疑为结核时需做血沉、结核菌素皮内试验(PPD)及X线检查。

(5)常规检查B超,可观察肾脏形态,有无结石、畸形、肿物、左肾静脉受压及肾静脉血栓等。

(6)腹平片可观察不透X光结石和钙化灶,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造影及逆行尿路造影根据需要选用。

(7)CT诊断占位病变敏感性强,但因小儿血尿因肿瘤引起者极少,费用高,故较少应用。

(8)如需肾动静脉造影可选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有无静脉瘘、血管瘤及血栓等。

(9)膀胱镜检查虽可直接观察血尿来自肾脏哪一侧或膀胱的出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并可取组织作病检,由于其为创伤性检查,有严格指征时才做。

2、确定为肾小球血尿者

(1)24h尿蛋白定量明确是否有蛋白尿存在,如存在还需检查血白蛋白/球蛋白及血脂情况。

(2)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抗核抗体、乙型肝炎相关抗原等检查可鉴别肾炎性质。

(3)血尿素氮、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说明肾损害程度。

(4)B超观察肾脏大小及内部回声等。

(5)肾活检对明确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有以下指征可考虑:持续镜下血尿或发作性肉眼血尿>6个月;伴明显蛋白尿,又已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者;伴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者;伴持续低补体血症者;有肾炎或耳聋家族史者。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