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发热 > 正文
出汗
挂号科室:内分泌科 同类疾病:肾病热汗

儿童退烧小心五大误区 怎么才是正确做法

2017-05-18 08:57:00      家庭医生在线

孩子发烧了,家长们总说很紧张,又是送医又是吃药,但专家表示,给孩子退烧千万不能采取过激的方式。下面我们看看儿童退烧的2个错误做法。

儿童退烧错误做法

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就不能洗澡,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需要散热,用冷水擦身可以帮助降温。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

不吃药只吊针

在门诊,医生常遇到一些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吊针,说是吊了针孩子可以快点退烧。儿童发热原则上不给予吊针,因为感冒咳嗽80%-90%是感染病毒,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无效,还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现在家长带孩子看病,动不动就要求医生给打吊针,以为这样能比口服退烧药来得快。其实,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而一些退烧针剂,可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事实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数多了,不仅让孩子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高烧也不能吃退烧药,怕影响医生诊断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宝宝退烧了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过虑了。

我们建议,只要是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包里都备一支体温计和一瓶退烧药。体温计方便随时量体温,随身带着退烧药,如果宝宝发烧超过38.5℃,可以先给宝宝服药再等着看医生。如果宝宝有热性惊厥史,更应该积极退热,可以在体温38℃或刚开始上升时就服用退热药,以求尽可能让孩子体温不要升得过快过高,从而减免抽搐发生的可能。

儿童退烧正确做法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