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有三个诱因 该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我们在生活中听过孩子长大一定年龄的时候还是有出现遗尿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家长没有进行干预、有效的指导,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遗尿的问题呢?
小儿遗尿有哪些常见原因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心理因素
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排尿训练不当
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小儿遗尿的危害
1、胃肠系统挑食、厌食、面黄肌瘦或虚胖、乏力、易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痛、易晕车、大便溏稀或干燥,直接影响机体的营供应及吸收。
2、大脑神经系统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烦燥易怒、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糜等,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致使智商下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3、免疫系统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4、皮肤关节皮肤干燥、过敏、皮肤病、盗汗(夜间睡中出汗)、自汗(白天不自主出汗)、手脚易出汗、腰疼、腿软无力,甚或两腿的长短粗细有差异。
小儿遗尿出现该如何应对
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晚上9点)。
少喝水。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喝饮料和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入睡以后膀胱内贮存的尿量。
别兴奋。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要求定时叫醒孩子(一般晚上11点)。
开闹钟。临睡前妈妈把闹钟开到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醒孩子。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闹钟就有可能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开到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的孩子首次尿床时间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小时以内。所以家长要提前1小时(11点)唤醒孩子。
要醒透。在闹钟响了以后,家长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醒透,因为孩子晚上醒得不“透”,往往小便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小儿遗尿饮食疗法
水陆二味粥
原料:芡实米50克,金樱子20克。
制法:先将金樱子煮汁,加入芡实米煮粥,放白糖适量。
用法:每日2次,温服。
功效:固肾缩尿,益肾固精健脾。适用于小儿肾虚遗尿;亦可用于成人遗精、老人小便失禁。
猪小肚炖白果
原料:白果15~30克,猪小肚1只。
制法:先将猪小肚切开清洗干净,把白果放入猪小肚内,放入锅中,如常炖熟即可;也可煨熟吃。
用法:每日吃1次,连吃3天。
功效:固肾气,止遗尿。适用于小儿遗尿。
宜忌:白果有小毒,每次不宜吃得过多。
小儿遗尿中医验方
方1: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2: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 ,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 12g~ 18g ,分 2次服。
方3: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 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疗效:3—5日痊愈。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24 岁经常痛经一天,多泰脉血康胶囊
2024-10-28未按时服用逍遥丸,此药作用及必服原因
2024-10-28康妇软膏使用多久算一个疗程?
2024-10-28老婆怀孕后能吃金鸡胶囊吗,对胎儿有影
2024-10-28如何辨别美卓乐甲泼尼龙的真伪
2024-10-28瘙痒伴少量黄色脓液及宫颈糜烂能否用药
2024-10-28宫颈糜烂患者能否使用保妇康栓
2024-10-28同房后阴道有灼热下坠感,检查白带能确
2024-10-28
热门文章
产后康复全攻略,这些关键项目不可错过
2024-10-28如何为宝宝准确测量身高
2024-10-25儿童换牙齿注意事项——护理、饮食与问题应对
2024-10-24宝宝厌食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24-10-23探究14岁少年身高的标准与影响因素
2024-10-22一个月宝宝怎么护理?专业指南来了!
2024-10-22一岁三个月宝宝食谱全解析:营养、美味与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岁宝宝营养食谱:成长营养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