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养护问题 > 预防保健 > 正文

脑瘫最常见的几大类

2017-08-08 09:02:34      

脑瘫最常见的几大类有以下几种:

1、痉挛型脑瘫:

全身肌张力增高,有肌腱反射亢进、踝痉挛。站立行走时出现全身性紧张,双上肢屈曲、伸直较困难,双下肢常常处于交叉状态,这种姿势称为“剪刀步”。

因肌张力长期增高,肌腱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患儿的跟腱短缩形成尖足,走路时只能用脚尖着地,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此型多见于四肢瘫、双下肢瘫及偏瘫型脑瘫。

2、运动障碍型脑瘫:

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锥体外系病变,发病原因多为高胆红素血症、rh因子不相容、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偶可引起。

此类患者的早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随之出现运动发育迟滞,常至3~5岁时方可直立行走或完全不能直立,跖反射多为屈性,无感觉障碍,可有智力缺陷或完全正常,少数可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有些患者因运动及语言障碍误认为智力缺陷。

3、共济失调型:

此型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的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可能与小脑和锥体系、椎体外系病变有关。

(责任编辑:杨绮琴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