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养护问题 > 预防保健 > 正文

宝宝远离拉肚子,日常健脾是关键!

2017-08-09 10:27:26      

宝宝拉肚子,实在是“内外”交困

内因

消化系统不成熟:宝宝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都还没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外因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宝宝、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急性期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其他疾病因素:感冒,或者有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时,也会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症状。

中医认为脾虚

中医认为,宝宝先天脾胃虚弱,如果有喂养过程中不注意,就更加重了脾虚问题。添加辅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多,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1岁以后,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没有调养好,宝宝再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虚。

自测宝宝是否脾虚

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

头发稀疏, 指甲脆薄、有白点, 脐周经常疼痛、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等表现;

脾胃虚弱偏内热的患儿常食欲不佳、大便干(2~3天大便1次)

如果符合上面3条,那就要以肯定是脾虚了。脾虚的宝宝爱生病,易感冒、腹泻,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内服外敷健脾法

有句老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以前的观念喜欢给宝宝喂得胖胖的,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宝宝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脾胃不好,虚不受补。

对于易腹泻的宝宝,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食疗最好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药、大米、胡萝卜粥,主要是山药,健脾、固肠、补气,而且常吃无妨。此外,易发生腹痛、腹泻的宝宝,可通过使作中医的外治方法进行补脾止泻。丁桂儿脐贴是一种方便的贴剂,通过其中所含的中药丁香、肉桂、荜茇,透过肚脐的皮肤吸收,达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这种贴剂可作为家中常备药,带宝宝外出旅行也建议携带,非常方便。

宝宝腹泻,尽可能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可使孩子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腹泻迁延不愈。如果孩子腹泻3天仍不见好转,或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的增加、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发热、明显口渴、粪便带血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防止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宝宝因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腹壁及肠道缺乏脂肪“保暖层”,因而容易受较凉空气的刺激而引起肠蠕动增加,导致便次增加和肠道水分吸收减少,大便稀溏,病毒也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天凉时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

合理饮食。由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造成的。如宝宝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喂养,或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建议父母们为宝宝添加辅食要在6个月开始加,不可操之过急,定时喂宝宝。

(责任编辑:杨绮琴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