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新生儿 > 母乳 > 母乳喂养 > 正文

母乳喂养间隔时间是多少 常见三大误区要避免

2017-10-22 08:27:51      家庭医生在线

母乳喂养是一种常见的哺乳方法,我们在哺乳当中也要注意正确的方式,特别是要避免哺乳误区,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很重要。

母乳喂养间隔时间是多少

1、按时哺乳不适合新生宝宝: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时间观念是一种飘渺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宝宝都会睡觉、哭闹、吃奶,很少玩耍,这让新爸妈们特别疲惫。以往为了减轻新爸妈们的负担,提倡对宝宝按时喂养,一般是每隔2—3小时喂奶一次,但通过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按时喂养的方式并不适合新生宝宝。现在提倡的喂养方式为按需哺乳,就是说不受喂奶时间和次数的限制,随饿随吃。

2、1—2个月后可改为按时哺乳:原则上母乳喂养是按需喂哺的,不过一般宝宝到了一定的月龄会自动形成大约三四小时吃一次奶的规律。

1—2个月后的宝宝,爸妈们可以把按需哺乳改为按时哺乳,这样可以让疲惫的爸妈得到一定的休息。例如上午6、9、12点,下午3、6、9点,夜间12点各喂一次奶,深夜就逐渐让宝宝习惯不吃奶,这样有利于妈妈和宝宝的夜间休息。3—5个月后,可改为3—4小时喂一次。半岁后可改为4—5小时喂一次,并养成夜间不喂奶的习惯。每次喂奶时间不宜太长,以15—20分钟为宜。这样有规律的喂奶有利于婴儿消化系统有规律地工作。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都建议母乳喂养可以持续到两周岁,当然这期间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宝宝到6个月可以添加辅食,混合喂养或纯人工喂养(如配方奶粉)的孩子,可在4-6个月添加辅食。不过,考虑到孕妈们法定产假只有只有3个月左右,不少职业女性很难坚持长期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因此,有相关专家表示,母乳喂养最好到宝宝8个月到1岁左右。

如果想要在8个月断奶,那么宝妈们最好是从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宝宝食物代替。另外还要注意断奶的季节,妈妈最好选择春秋两季,这时候气温不高不低,比较适合给宝宝断奶,宝宝也容易适应。不过,如果宝宝身体状况较差或容易生病的,尤其有过敏体质或肠道有问题的宝宝,则建议宝妈哺乳推迟至1岁,最长也可以推迟到2岁,这样有利于宝宝身体恢复。

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1、害怕肥胖:许多新妈妈因害怕身体走形而拒绝喂奶,但事实上,产后肥胖多是因为新妈妈进补不当造成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并不会造成妈妈身型变胖,因为宝宝吸吮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和子宫的收缩,帮助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反而有利于新妈妈恢复形体。

2、太劳累致奶水不足:宝宝天生拥有吸吮反射的能力,通常在出生后半小时内最为强烈。许多新妈妈生产过后太累而不愿意喂奶。其实许多新妈妈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宝宝对乳房的刺激不足。建议新妈妈在生产后要尽快给宝宝喂奶。

3、怕疼痛:有些新妈妈害怕喂奶,喂奶时乳头的疼痛让有些新妈妈产生心理阴影,害怕甚至拒绝喂奶。然而事实上,之所以出现乳房疼痛、乳头皲裂这些现象是因为新妈妈没有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造成的。只要正确掌握喂养的姿势和方法,母乳喂养并不疼痛。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1、母乳喂养对妈妈生理上的好处

(1)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恢复

从一出生开始,婴儿的反复吸吮让母亲的脑下垂体释放催产素,这种激素不仅刺激乳房分泌乳汁,同时也引起子宫收缩。由此产生的收缩防止产后出血,促进恶露排出以及子宫恢复。

(2)避免铁质流失

母乳喂养,使妈妈恢复月经的时间常常会延迟,不像人工喂养的妈妈一般在产后6-8周恢复月经。妈妈身体分泌乳汁所需要的铁量,远小于月经中失血所流失的铁量。

(3)自然避孕

月经推迟不仅对母体保存铁质有重大的好处,而且还能达到自然避孕,保持一定的生育间隔。哺乳闭经法(LAM)是被充分证明了的避孕方法,在产后头6个月有98%-99% 的避孕成功率。与此相比,配方奶喂养的妈妈就必须在产后6周内开始实施有效的避孕方法。

2、母乳喂养的长期益处

通过哺乳,妈妈们可以享受其他潜在的健康优势,包括最佳状况的新陈代谢、降低数种癌症的风险以及心理上的益处。

(1)有助于产后瘦身。生产乳汁是一个活跃的代谢过程,平均每天消耗200-500卡路里。研究也发现,和母乳喂养妈妈相比,非母乳喂养的妈妈减掉的体重更少,并且更难保持。

(2)利于曾患妊娠期糖尿病恢复。分娩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哺乳妈妈,由于母乳喂养带来的最大体重减轻可能使后续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

(3)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从长期来看,沁乳可能使骨骼更强壮和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3、母乳妈妈的心理获益

哺乳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妈妈和婴儿之间的互动,一种自发的肌肤贴着肌肤的亲密和滋养。婴儿吮吸乳房令妈妈产生一种特别的激素环境,可以让母亲特别地平静,更少引起激烈的反应。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