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其他疾病 > 正文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吗 专家教你这样避免

2018-01-16 09:18:42      家庭医生在线

新生儿破伤风也是一种我们要重视的疾病,它在平时也会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不但要知道原因,而且也要知道有效预防的方法。

新生儿破伤风传染途径

1、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2、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儿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4、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新生儿破伤风原因

1、发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为用未消毒的剪刀,线绳来断脐,结扎脐带;接生者的手或包盖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严格消毒时,破伤风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儿破伤风偶可发生于预防接种消毒不严之后,伤风杆菌不是组织侵袭性细菌,仅通过破伤风痉挛毒素致病;破伤风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仅次于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约10-6mg/kg。

2、发病机制

(1)坏死的脐残端及其上的覆盖物使该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破伤风梭菌出芽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致病,随着毒素的释放,产生毒素的细菌死亡,溶解,破伤风毒素经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2)也可由肌肉神经结合处吸收,通过外周神经的内膜和外膜间隙或运动神经轴上行至脊髓和脑干,此毒素一旦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与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它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对传入刺激的反射强化,导致屈肌与伸肌同时强烈地持续收缩,活动越频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痉挛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当痉挛较强后,形成角弓反张,此毒素亦可兴奋交感神经,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多汗等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新生儿破伤风预防

1、到正规医院接生。

2、新法接生: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

3、紧急情况: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

(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

(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

(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5-250U。

4、孕妇肌注破伤风类毒素:因母体抗体和新生儿抗体呈正相关。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机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相隔1个月,第2次至少在产前2周(最好1个月时)肌注。

5、接生不严的新生儿,24小时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