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儿科疾病 > 其他疾病 > 正文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五个时期表现各不同

2018-01-29 17:53:42      家庭医生在线

新生儿破伤风的出现,我们一定要重视,特别是对这种疾病的症状要有所了解,在患儿得病后,也要通过合理的治疗,患儿的护理也同样重要。

新生儿破伤风症状

1、潜伏期:潜伏期大多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新生儿死亡率也越高。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2、早期: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和交感神经兴奋。早期新生儿仅有出现哭闹和吃奶困难,此时用压舌板检查新生儿口腔时,愈用力张口愈困难,称为“锁口”,此点有助于对本病诊断。

3、中期:新生儿逐渐出现张口困难、奶头无法放入口中,进一步发展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阵发性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角弓反张,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引起呼吸停止。

4、治疗期:经合理治疗1-4周,痉挛逐渐减轻,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新生儿能吮乳。

5、完全恢复期:完全恢复约需2-3个月,病程中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新生儿破伤风治疗

1、止痉药:破伤风的抽搐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所致,反复严重抽搐会造成重要脏器,特别是脑、心、肾的缺氧而导致严重后果。抽搐的能量消耗大,同时还会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故有效地控制抽搐,就成为治疗破伤风的关键。止痉药以能控制抽搐,使患儿处于嗜睡状态,刺激能醒为宜,理想的止痉药物应该是能很快控制抽搐而不具有呼吸抑制及其他副作用。

(1)地西泮(安定):为首选药,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止惊后插胃管,鼻饲维持,剂量每日2.5-8mg/kg,分6次,使患儿处于深睡状态。用药时注意观察呼吸、肌张力,防止药物副作用,有条件时测定血药浓度。

(2)苯巴比妥钠:在安定使用过程中仍有痉挛者加用,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

(3)10%水合氯醛:一般作为痉挛发作时的临时用药。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

2、中和毒素: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破伤风毒素,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U稀释后肌注或静脉滴注,另取3000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阳性者需用脱敏疗法注射。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长达30天,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不必做过敏试验,但价格较昂贵。

3、抗生素:用于杀灭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抗生素的应用青霉素、四环素对动物感染破伤风杆菌有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亦证明其疗效。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每日15mg/kg,分次静脉滴注7-10天。

4、其他治疗:脐部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涂抹碘酒以消灭剩余的破伤风杆菌。发作时缺氧者予以间歇性吸氧,严重者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5、护理营养: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保持体温稳定,必要的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病初应禁食,予以肠道外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逐渐过渡到经口喂养。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1、一般护理:让新生儿在安静房间内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对流风。给新生儿戴黑布眼罩,避免声光刺激。剪指甲,手心放置干燥棉球,防止抽搐时自伤手掌心。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要尽量在镇静剂发挥最大作用时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刺激。

2、控制痉孪。

(1)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2)镇静剂使用;

(3)抗生素应用。

3、及时供给足够的营养与水份。

4、保持呼吸道通畅。

5、应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6、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