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正文

核黄疸与黄疸有何本质性区别

2025-02-08 14:42:51      家庭医生在线

核黄疸和黄疸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害程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 发病机制: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常见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胆红素排泄障碍等。而核黄疸是胆红素毒性作用引起的慢性、永久性脑损伤,通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过高,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2. 症状表现: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核黄疸除了黄疸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嗜睡、反应低下、痉挛、角弓反张、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危害程度:黄疸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可恢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核黄疸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影响患儿的智力、听力、运动功能等。

4. 治疗方法: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茵栀黄口服液等)、换血疗法等。核黄疸的治疗则更复杂,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要进行神经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

5. 预后:黄疸预后较好,多数患儿能完全康复。核黄疸预后较差,可能遗留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总之,核黄疸是黄疸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黄疸,尤其是新生儿黄疸,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时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