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正文
消化不良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同类疾病:老年人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反胃胃肠胀气功能性烧心

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让他们平常心面对死亡

2011-10-18 02:06:23      家庭医生在线

  

给孩子上死亡教育课,让他们平常心面对死亡

  有些事必须告诉给孩子。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里有一课是死亡教育,相信会被一些爸爸妈妈给遗忘的,直到有亲人的突然离世。其实,死亡教育可以在生活中给宝宝讲述,使孩子简单理解死亡是很自然的和死亡是很突然的,让孩子平常心面对。

  应该说,“死亡教育”这个概念的出现,是教育越来越贴近生活的体现,是教育进步的好现象;可惜的是,正如许多初衷很好的事物在实际操作中变形走样,“死亡教育”的操作形式,好像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尤其令我震惊的是,竟有些教师把“划去一个亲人”的游戏——首先在纸上写下10个或5个(个数没有关系,可以认定)自己最亲的人,然后设想一种不得已的情况,逐个地划去一个亲人的名字,意为其死亡或永远离开——也做成了一种“死亡教育”的形式。

  这真是太好笑了。哪个孩子愿意由自己选择亲爱的人死去呢?何况,我们有能力指定亲人的离去吗?迫不得已,就可以划去一个亲人,我想倒更像是对孩子进行“残忍度”训练。

  在我看来,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死亡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当遵循以下两点。

  一、死亡是很自然的。我想,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肯定不是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产生心理阴影,而是让孩子们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应该的事情,让他们以平常心坦然面对死亡。我听过两个例子,觉得做得很好。

  一个例子是说,一所幼儿园以麦子的生命历程来进行“死亡教育”。一丛麦子在孩子的手里,从发芽、成长、结穗、一直到枯老。孩子们在麦子枯老的时候,以浇水施肥来试图延长它们的生命。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基本上也感悟到了死亡是必然经历的过程,当它来临的时候,我们无力抗拒,所以我们不该太执着于亲人的逝去,而是要继续自己的生活,坚强地活着。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说,一位老师以树叶间的对话来进行死亡教育。秋天到了,一片发黄的树叶问树爷爷,能否不离开树端、飘落到地面上去。树爷爷指着似有若无的“叶芽”说,它们要长大。可见,老叶的离去,是为了给新叶让路。所以说,死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应该的事。

  从上面两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出,优秀的“死亡教育”都是非常间接而采取感悟式的,点到为止;毕竟,我们进行“死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一旦遭受亲人死亡时能具有足够的坚强。

  二、死亡是很突然的。正常来说,死亡是在我们生命机能用尽的时候。可是,在生活中,非正常死亡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其实无法知道,身边的人会在何时何地离我们而去。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位在外打拼的孩子,忙得连和父母通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心中,一直盼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再好好报答亲恩。在他看来,父母的年纪还不算很大,他应该有这个机会的。终于有一天,他“混”出模样来了,兴冲冲地回到家乡,却得知老父亲已经在一年多前过世。

  我想,很多孩子现在正安然地享受着父母打造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而心中也筹算着将来如何报答亲恩。然而,既然上天也常常拿捏不准我们的生命何时终结,那么我们何必空许遥远的将来,不近在眼前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呢?一杯水、一句懂事的话、一个星期一次小小的家务,都非常的微小,然而其意义却并不一定比将来给父母住豪宅相差多少。

孩子胃口差别急着吃开胃药 先确定孩子是否消化不良

  “死亡玩具”勾起孩子暴力倾向

  日本市场推出一种新型儿童玩具,这种玩具不像以往的儿童玩具有着柔软的绒毛和可爱的面孔,而是有着骇人形象的动物骷髅。这种由Toynami公司推出的新玩具名字叫做“骷髅兽”。“骷髅兽”的形象已经被制成了20余种产品:T恤衫、书包、小饰物以及其他产品,从内衣到手表,再到首饰甚至是女生肩带。随产品推出的推广口号则让人更觉怪异:“死去的动物也需要爱。”


  不能回避的教育:死亡话题

  在我 3岁的时候,我的父亲自杀了。与此有关,我从小便对死亡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成年后更是执著于思考生命与死亡,在很多本书中都反复谈论生与死。曾经有一位朋友听我在电话里发了一通人生无常的感慨后,告诫说:“你可不能对儿子说这些呀,免得他的幼小心灵承受不了。”这朋友哪里知道,3岁多的儿子早已对死亡的概念耳熟能详了。我说:我不要我的孩子再如我一样经历对死亡的无知与恐惧。


   如何陪着孩子一起认识死亡

  与孩子聊死亡,从来就是“千古难题”。最近地震频发,媒体上关于地震的消息铺天盖地,满目疮痍的画面刺激着孩子们敏感的心。最近,有家长写信来倾诉,孩子因为接收太多关于地震的消息,变得郁郁寡欢,晚上做噩梦,缠着爸爸妈妈问“死亡是什么?”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做“死亡”。我们与其避而不答,不如用比较好的方法和技巧来陪孩子一起面对。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