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正文
焦虑
挂号科室:心理咨询科 同类疾病:抑郁症心绞痛恐惧症脑震荡躁狂症

三子女皆上北大 “狼爸”教育成功与否?

2011-11-17 20:00:21      家庭医生在线

  

天下父母心,莫要被“狼爸”的所谓成功迷惑了

  “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是一位父亲的口号。这个人,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体罚。他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大录取。尽管他的“狼性”教育遭受质疑,他这位“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

  这个“中国狼爸”很容易让人想起年初被热议的“中国虎妈”、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她在《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为什么华人母亲胜一筹”的文章,当时搞得无数美国父母都很焦虑。现在这位“中国狼爸”制造的三个孩子上北大奇迹,自然更容易灼伤无数天下父母心,甚至连一些原本坚守以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主义者,也会叩问自己,我们到底是不是教育的输家?

  中国是有盛产“家训”传统的,也很有“家法”的积习。尽管父子之间也不乏“家书”,不过,那也多是来自遥远的训斥。曾国藩、郑板桥以及傅雷的“家书”,也多是凶狠有余,温柔不足,不像印度裔英国人奈保尔的家书,写得饶有趣味,温情脉脉。在中国父亲的棍棒底下,的确不止会出孝子,也还会出所谓“才子”。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只不过,那些所谓“才子”,很多时候,却未被分明,到底是人才,还是奴才的。

  遗憾的是,在今天,教育的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仍然极其盛行,用鸡毛掸子把孩子送进北大的“狼爸”,成为一种“文化偶像”不奇怪。在历史上,大到专制统治模式都能被无数人推崇信仰,现在小到人才是靠“打”出来的教育理念,自然也会被很多人接受。看到“狼爸们”志得圆满,满腹自信,无数孩子没能上名校的父母,会很焦虑,找不到方向,就会像“狼爸”一样,拿起鸡毛掸子来对付子女。

  但如此教育之下,孩子们有快乐吗?“狼爸”儿子萧尧曾说:“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女儿萧箫也说,“我没有快乐童年”。但“狼爸”坚信孩子考上北大,“以后他们在回忆童年时,肯定认为是快乐的。”说到底,“狼爸”只是在快乐着自己的成功,而没有看到孩子的忧伤。他以为成就了自己,就是成就了孩子。

  素质教育本已命若琴弦,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已成稀缺资源,“虎妈”咆哮于美国,“狼爸”狂放于中国,这样的价值选择与生活观念,其实是很危险的信号。中国教育内容本已太过局促逼仄,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实在粗暴简单,教育离文明越来越远,甚至连培养做斯文有教养的普通公民,都是那么难,就更别说是具有权利意识与自由精神的现代公民了。几千年来,“父爱主义”充斥于各个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法治到教育,殊不知,那其实只是一块又硬又臭严重制约社会走向自由与文明的绊脚石。

  赫拉克利特说,“时间是个玩跳棋的儿童,王权执掌在儿童手中。”快乐就是儿童的最大价值。被剥夺的童年是永远找不回来的。如是看来,天下父母心,莫要被“狼爸”的所谓成功迷惑了。

天下父母心,莫要被“狼爸”的所谓成功迷惑了

  赢在起跑线上就能造就小精英?

  3岁的孩子学“经济学”,2岁的幼儿双语交流,1岁的宝宝伴着音乐学跳舞……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似乎正日渐成为时尚,而近年来,各种打着“开发宝宝潜能”、“绝不输在起跑线上”旗号的早教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孩子读幼儿园之前就被送去上所谓的“早教班”更是不足为奇。


  警惕12大早教误区伤害宝宝

  家里有小宝宝,做父母的一定特别开心,虽然做父母的都爱孩子,但不知不觉中,也会走入误区。


  10种天赋决定宝宝未来 开拓宝宝智力四种刺激法

  做父母的都希望宝宝健康又聪明,长大了能考上好的学校,以后有份好的工作,那么这个时候爸妈们就得学会培养宝宝的天分,让宝宝的未来更精彩。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