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早教 > 智力 > 正文
口吃
挂号科室:耳鼻咽喉科 同类疾病:失语症言语障碍思维语言障碍

早期教育有章可循

2011-11-29 22:22:25      家庭医生在线

  

早期教育有章可循

  1孩子成长:有规律可循

  研究显示,儿童从出生到4岁的智力发育达到50%,从4岁到8岁获得另外的30%,而最后的20%则是8岁到12岁获得的。儿童早期阶段的智力发展较快,并且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开始得越早,儿童潜在能力的实现就越大。

  人们对于早期教育重要性了解得越来越多,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来,很多超前发展的儿童随之诞生,我们不得不给父母泼几盆冷水。

  作为生物个体,孩子乃至人类的发展是有大致规律可循的,比如:一般正常的婴儿脑重量约为成人脑重量的25%,皮层面积是成人的42%,出生到1岁,大脑每天增1.7克;3岁时,大脑重量达到成人的75%。

  一岁年龄一岁人。“三翻六坐八爬爬,十个月走挣扎”,孩子的动作发展遵循着这样的顺序——

  从头到脚:宝宝对头的控制先于对躯干的控制,然后才是对腿和脚的控制。宝宝一般先学会抬头、转头,然后学会挺胸、手臂支撑、弯腰、翻身、坐起,最后学会站、蹲、走、跑、跳。

  从近到远:宝宝先学会对头和躯干的控制,其次才学会对手和手指的控制。

  早期教育不是超前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即使家长有再大的决心,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非要把自己的孩子弄成个“天才儿童”。即便是超前超前再超前,也不能让不会走的孩子学跑步。有些超前教育虽然短期内效果不错,孩子可能会显得比其他孩子聪明,但长期效应和负面影响使孩子自信心严重受挫。

  不少“天才儿童”大多数也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早些释放生命的能量,他们成人后碌碌无为者居多。

  2先天条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某些优秀是遗传的。有些成功的家庭教育,适合某些孩子,却未必适合另一些孩子。所以,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盲目追随所谓的成功人士,也不能生搬硬套人家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不同,就像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考。

  但人们总对“聪明”有无尽向往。各种向往,很多时候会被移植到孩子身上。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呢?向往这种心理暗示久了就有可能变味。

  尽管这有点残忍,但必须承认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聪明,都能超出常人,所以,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是不要那么急切,期望值也别太高,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

  也许回归平凡会让很多人倍感失望,但承认孩子资质平凡,并不等于承认此生无望。只有放平心态,正视孩子的先天条件,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3家长思考:良好家庭教育的不竭源泉

  心理研究表明,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人,他们智力的相关程度都比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智力相关程度要高一些。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如养父母和子女,或者从不同家庭抱养而在同一家庭环境中生长的孩子,由于生活在同一环境,他们的智力也有一定的相关。这说明在智力发展中,环境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先天的遗传对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比如感官的特征,四肢和运动器官的特征,脑的形态和结构的特征等。身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这个前提对能力的发展很重要。比如:下肢修长的人在舞蹈方面更有优势。但身体素质不等于能力本身,具有相同身体素质的人,可能发展出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训练,相应的能力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所以,尽管遗传的力量很强大,先天的条件很重要,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人所处家庭环境不同,即使是再相似的环境,也会有细节上的很大差别,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差异,也会导致教育效果的不同。但孩子的成长有共同规律,教育孩子没有捷径,也不可以偷懒,没有哪一本书就能完全概括孩子们成长中所有的问题,无论其提供了多少现成的例子,家长仍需要用心思考。

  有智慧的家长,应该知道如何从别人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汲取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养分,因为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最专业的教育机构、最权威的老师,也无法代替父母。而家长的主动思考才是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智慧和动力的不竭源泉。

(责任编辑:方徽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