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 新生儿吐奶块怎么解决
2017-07-11摘要: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将奶存下。且胃的容量很小,宝宝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即使只是这12两奶,要想在胃内排空大约也需要23小时,所以每隔…… 查看全文>>
本栏目主要是针对小儿疾病预防以及日常保健等相关护理知识
摘要:3个月内宝宝的胃呈水平位置,容易将奶存下。且胃的容量很小,宝宝出生后10余天胃内只能容纳12两奶,即使只是这12两奶,要想在胃内排空大约也需要23小时,所以每隔…… 查看全文>>
摘要:孩子吐奶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将孩子的身体侧过来,目的是让孩子口内的奶从嘴角尽快流出来,如果孩子在仰卧状态,在吐奶之后,你给他擦试的过程中,嘴里还有残留的奶,如…… 查看全文>>
摘要: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 查看全文>>
摘要:拍打嗝关键是经常变换位置,拍打嗝的方式因人而异,各位妈妈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拍背、抚触、按摩等都可以。但妈妈必须了解一点,经常变换位置、适度给婴儿腹部一些小压…… 查看全文>>
摘要: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通常还会伴有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颅内压高压引起的呕吐常常呈现非常特殊的喷射性的状态;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 查看全文>>
摘要:当然,如每次吃奶后必吐,那么就要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疾病而致的吐奶。通常异常的吐奶表现为喷吐,吃进的奶被吐出来时呈喷射状,而且宝宝总是哭闹,这时最好带他到医院检…… 查看全文>>
摘要:部分新生儿吃奶后容易吐奶,其中常见的一种称为“溢奶”,即使健康的新生儿也会出现溢奶。溢奶多在吃奶后不久、由抱着吃奶改为躺下时发生,也可在吃奶后活动时发生,吐出的…… 查看全文>>
摘要:喂奶前宝宝哭闹或吃奶过急,极易吸入空气,当空气由胃内溢出时,将奶带出而呕吐。 查看全文>>
摘要: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查看全文>>
摘要:在孩子的身边会有很多的疾病出现,而哮喘就是非常多发的一种,我们要将哮喘重视起来,平时多了解一些哮喘的知识,孩子发病后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才可以,接下来带朋友们了解一…… 查看全文>>
摘要:需要向医生介绍的不仅包括宝宝吐奶时的情况,还应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如吐奶次数、呕吐物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吐的奶,吐奶后孩子的情况与平时相比,精神状态怎样,有无…… 查看全文>>
摘要:选择适合大小的奶嘴: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 查看全文>>
摘要:宝宝喝奶后一切正常,可是,大约十几分钟以后,嘴角突然有一口奶流了出来。这种情况,不需过度紧张,因为从宝宝吐奶的量看,不属于吐奶而是溢奶(漾乳)。 查看全文>>
摘要:细心的母亲常常会在宝宝喂奶后发现吐奶的现象,于是非常担心,不知道这究竟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现象? 查看全文>>
摘要:大多数的吐奶是一时喂养不当或暂时性的功能失调引起的。但如果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的颜色不同与奶色,同时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时,一定要到专科医院就诊,给与及时的…… 查看全文>>
摘要:新生儿吐奶多由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 宝宝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缩功能又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发生吐奶…… 查看全文>>
摘要: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有分娩过程中吞入较多羊水、幽门痉挛、便秘和消化道内、外的各种感染等。外科因素引起的呕吐则多为先天畸形,比如:食道闭锁、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 查看全文>>
摘要:病理性吐奶:如果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就开始吐奶,量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奶,或者除吐奶外还伴有其他异常的症状体征,这表明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引起的吐奶,属于病理性吐奶…… 查看全文>>
摘要:婴儿吞奶时速度过快,或者是妈妈喂奶时婴儿吞入了较多空气造成了婴儿吐奶,造成婴儿吸入过多空气的原因有婴儿吸吮过久(正常一次哺乳是10~15分钟)或吸吮无奶。 查看全文>>
摘要: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 查看全文>>
摘要:对于小宝宝来说,都还比较娇嫩,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因此常常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咳嗽吐奶。宝宝咳嗽吐奶怎么办?虽然宝宝咳嗽吐奶很正常,但我们也是需要做一些措施的…… 查看全文>>
摘要:专家认为,预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喂养得当”,如果频繁给宝宝换奶粉、换环境和养育者的话,对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非常不利,会加重溢奶的情况。一般来说,宝宝吃完奶以后家…… 查看全文>>
摘要:新生儿吐奶现象较多见,其一,因新生儿甚至到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胃均呈水平状态,胃底部未发育健全,胃容易小,而贲门肌比较松驰,食道相对短,进奶后如果让新生儿体位改变…… 查看全文>>
摘要:海参的营养,据古人认为和人参相同,因此被称为是“海中人参”,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等功效,无论男女都适合食用。到了现代,有研究也表明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 查看全文>>
摘要:在所有山药的做法中,炒山药是最营养美味的。山药切成片或丝下锅爆炒,因加热时间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丢失得较少。比如素的有山药炒木耳、西红柿炒山药,荤的…… 查看全文>>
摘要: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这个也是隔物灸中的一种,称为隔姜灸,较…… 查看全文>>
摘要:未熟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皮,这些都是涩味很重的食物。它们的涩味是食物中的单宁、植酸和草酸带来的。这些物质都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不仅如此,…… 查看全文>>
摘要:脾胃虚弱者宜常食之。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中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 查看全文>>
摘要:烹制: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各物分别洗净,豆类浸软。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 查看全文>>
摘要:此米饭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 查看全文>>
摘要:健脾药膳是选用健脾益气的中药,配合一定的食物,经烹调而成的药膳食品。此类药膳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调中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气弱之人,症见精神困倦、四肢软弱、气短懒言、…… 查看全文>>
摘要:制作:先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月展洗净切块,飞水去膻味。然后把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查看全文>>
摘要:药膳:美龄粥。山药100克、豆浆1000毫升、香米250克,用砂锅熬制香米粥,沸腾后放入豆浆山药,慢慢熬制,小火收汁,以免糊底。能调理脾胃,缓解腹胀,传说宋美龄…… 查看全文>>
摘要:鲜山药250克,鸡蛋2只。山药去皮洗净,切片;鸡蛋磕破,打匀。将锅内油加热七成热时,放人生姜丝,煸至香气大出,下山药片,炒至软,将山药拨向一边,将鸡蛋倒入另一边…… 查看全文>>
摘要:做法:鸡肉100克,西洋参切片10克,麦冬15克。先将西洋参切片,麦冬与鸡肉一起放进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饮汤食肉。 查看全文>>
摘要:原料:陈皮10克,大米50克。做法:将陈皮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去渣;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入陈皮汁及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或将陈皮研为细末,每次取…… 查看全文>>
摘要:蹲马步时双脚打开,距离为我们肩宽的两倍,双手扶住膝盖,微蹲马步,上半身要保持挺直,身体上下浮动,蹲的最低点,以我们的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每次做1-2分钟。 查看全文>>
摘要: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 查看全文>>
摘要: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这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一个动作,胃部在足部的反射区是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 查看全文>>
摘要:根据各人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要,应用日常食物的营养来调理养生,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或疾病康复的目的,此种方法也称食养或食疗(药膳)。 查看全文>>
摘要:核桃:它含有40-50%的脂肪,其中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之功效。核桃仁中还富含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 查看全文>>
摘要: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血虚证、脏燥证及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等。古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大枣有…… 查看全文>>
摘要: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 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 查看全文>>
摘要:功效:怀牛膝有散淤血、消肿痛之效,排骨有健脾保胃和中益气、补钙之效,同食之对脾胃有很好的效果。 查看全文>>
摘要:健脾补肾祛湿汤的主要材料为响螺、乾鸭肾、板栗、茯神、薏米、扁豆、山药、果皮。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乾鸭肾处理干净后,用水浸泡,直至变软。果皮浸泡后,用刀刮去…… 查看全文>>
摘要:红参3克、石斛3克、竹丝鸡150克、姜片适量。将竹丝鸡去毛洗净切块,再与洗净的药材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可。营养分析:红参能大补元气、…… 查看全文>>
摘要:调料:大葱15克,姜15克,料酒10克,酱油10克,盐4克,味精2克,八角3克,花生油40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