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刚长牙时
- 从孩子第一颗牙齿萌出就可开始牙齿清洁了,尤其上前牙萌出后,家族应该开始考虑给孩子使用牙线,并考虑戒除频繁夜奶。
- 两岁前的儿童
- 两岁前儿童牙齿清洁主要靠家长,需要两个人来进行,采取Knee-to-Knee的姿势,使用的工具可以选择棉球,纱布,棉签,牙线,牙刷等。
- 2-6岁儿童
- 根据美国儿童协会2014年8月份的指南,低龄儿童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但需严格控制用量,不会吐出牙膏的孩子使用大米粒大小,会吐出牙膏的孩子使用黄豆大小。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洁白而整齐的牙齿。一口好牙对宝宝来说,不仅限于美观,还关系到宝宝能否正常咀嚼食物,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助于生长发育所需,而且还影响宝宝日后的说话以及今后的口腔健康问题。有数据显示,大约有近七成的宝宝受到龋齿、牙齿不整齐、牙龈发炎等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困扰。 要想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免受牙齿疼痛的侵害,就要从保护乳牙健康开始。[阅读全文]
张增方(新浪微博@广州儿童牙医张增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医学中心主治医师,擅长婴幼儿龋病的综合序列防治、儿童牙病的无痛和微创治疗技术儿童乳牙外伤、年轻恒牙外伤等诊治。[详细]
不少家庭医生在线的妈妈网友来信提问说,宝宝六个月了甚至有些宝宝快一岁了还没有长牙,但是邻居家四个月的小MM已经长牙了,长牙太慢是不是不正常,这让妈妈们很着急,所以来求助小编。就此问题,家庭医生在线小编采访了儿童牙医张增方医生。[详细]
专家建议:孩子确诊龋齿就应尽早治疗,以防继续恶化,引起牙髓感染出现疼痛,甚至影响继承恒牙胚的发育。有些家长认为乳牙会更换而忽略治疗是非常错误和过时的想法,这会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危害。[详细]
不恰当的喝奶习惯会引起孩子牙齿的咬合不正常。例如,婴幼儿自抱奶瓶平躺着喝奶,长期以往,就容易引起乳牙的“地包天”的情况。如果发现宝宝有这种不良习惯,就需要及时戒除。一旦已经形成咬合不正常也不用太担心,在孩子3-5岁左右,到医院佩戴活动的纠正器纠正即可。如果出现颌骨发育异常,则需要特殊治疗。 [详细]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父母牙质不好、父母的龋齿很厉害都可能影响到孩子。 但家庭更常见的是口腔细菌的传染,父母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容易在日常就餐的过程中传染给孩子。因此,儿童餐具分开很重要,可避免大人蛀牙细菌的传染给孩子,更要尽量避免亲热孩子,避免用嘴巴尝试孩子的食物,以免传染细菌给孩子。 [详细]
乳牙滞留是指在换牙期,小朋友的乳牙未脱落,恒牙就萌出来,十分常见。发生这种情况应尽早到医院拔除乳牙即可。不过牙齿滞留和牙齿不整齐都和现在大家的饮食过于精细有一定关系,建议家长们照顾孩子日常饮食时,要做到粗细搭配,避免太过精细,增多咀嚼,促进颌骨发育。[详细]
如果龋坏程度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小孩儿的进食以及营养摄入了,却又无法配合治疗的孩子,建议首选全麻下一次性牙科治疗。儿童补牙涉及到行为管理和安全性的问题,补牙之前,需要对孩子做行为诱导,行为诱导有效可配合治疗的孩子可以不必全麻,然而,3岁以下儿童的配合率不到10%,但还有90%的孩子是无法引导的,例如:低龄的孩子、自闭症或者唐氏综合症的孩子,这就需要采取全麻了。[详细]
张医生为家庭医生在线网友介绍,无痛微创治疗主要是对于龋齿和牙外伤的治疗。现代儿童牙科更注重舒适化治疗,而且近年来的进步很大,尤其无痛局部麻醉仪和橡皮障技术在儿童牙科的应用。无痛局部麻醉仪可以让孩子做根管治疗时基本做到完全无痛,橡皮障技术是儿童牙科标志性的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普及。此外,前面提到的,全麻下牙科治疗技术的开展把舒适化儿童牙科治疗做到了新的高度。[详细]
“窝沟封闭”就是针对此给牙齿涂上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2-3岁的孩子龋齿的发病率高,而且孩子牙齿清洁的配合度不高,做窝沟封闭可以预防窝沟龋齿。但龋齿还包括邻面龋齿,3岁-5岁的孩子邻面龋齿高发,需使用牙线清洁来预防。 “六龄齿”的窝沟封闭是必需要做的,近年来,还被列为国家指定免费开展的项目。据了解,从2015年3月底起广州小学(含民办学校)二年级学生将开展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窝沟封闭做完后还需要半年复诊一次,若发现有封闭剂脱落的情况,及时给予弥补。[详细]
孩子怕痛,怕去看牙医,这是每个父母都担心的问题。但是预防口腔疾病,家长又不得不定期带孩子拜访牙医。小朋友第一次看牙医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父母又该如何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呢?[详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擅长儿童牙病的无痛和微创治疗技术。
龋齿的预防:
1、养成早上起床刷牙、晚上睡觉之前刷牙的好习惯,同时吃完东西时应及时漱口;2、刷牙要用顺着牙缝直刷的方法,建议选用儿童保健型牙刷,刷头要小,刷毛要柔软,且只有两排刷毛;3、可使用防蛀型护牙剂,可以有效的预防蛀牙的滋生;4、多喝水,或者可适度吃些碱性物质,都可以增强唾液的抗龋能力;5、少吃酸性刺激、含糖分高的食物,不可吃太多过于坚硬的食物;6、做到合理膳食,同时多晒太阳;7、定期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