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生殖频道 > 治疗 > 试管婴儿 > 正文

做试管婴儿要了解5个误区 试管婴儿适用人群

2015-08-10 10:56:05      家庭医生在线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谈论女性缺乏生育能力的问题,很多女性会采取试管婴儿的方式来获得宝宝,她们听到最多的恐怕就是试管婴儿了。关于试管婴儿的5个误区要了解。

做试管婴儿前要了解5个误区

误区一、希望事业再上一个台阶,或把身体调理好之后再做试管。

女性的卵巢功能在37岁之后开始衰退,如果为了事业错过受孕的黄金年龄,等到卵巢功能明显下降,再接受任何药物调理或所谓的“卵巢保养”都已回天乏术。所以,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十分必要!接受试管婴儿治疗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调整好心态、合理安排时间,相信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误区二、打促排卵针是不是很痛,好可怕?

医院如果食用高纯度、不含任何杂质的进口药,使用细针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不会太痛,也不容易引起过敏和出血。很多患者可自己居家注射,非常方便,也不会影响工作安排。

误区三、促排卵把卵全用完了,以后会不会没有卵、更年期提早?

这种误解非常常见,但纯属多虑!青春期的卵巢上约有30万颗卵子,在其后30-40年间以每天约30颗的速度耗损和萎缩。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人每个月的一批卵泡中仅有一颗卵子生长发育并排卵,这一批中其他的卵子随之凋亡,而打促排卵针能使这部分原本会凋亡的卵子也长大成熟,这属于“变废为宝、资源回收”,不会额外耗损卵子的库存量,因而不会使更年期提早。

误区四、打促排卵针会使人变胖?

有些患者抱怨在打完排卵针后体重有所增加,这种现象是因为打促排卵针会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使水分滞留在体内(即暂时性“水潴留”),导致体重上升或水肿。治疗后一段时间,随着药物代谢,雌激素水平归于正常,滞留在体内的水分就会排出体外,体重和水肿即能恢复。还有些女性由于惧怕饮食和活动会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功率,会过度进补和限制身体活动,甚至每天卧床休息,这样自然会使脂肪堆积、体重升高。

误区五、做试管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近年来有一些不实报道认为促排卵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也有八卦新闻说某明星患乳腺癌是因为曾做过多次试管婴儿。其实,乳腺癌主要发生在自身带有乳腺癌症基因的妇女,另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同正常人群一样,做试管的患者中也会有人患乳腺癌,瑞典科学家大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做试管的女性患宫颈原位癌和乳腺癌的风险较低于正常人群,因此做试管本身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试管婴儿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首先不孕不育需要及时治疗的群体,这类女性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在国内跑遍了多家医疗机构最终无果。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优秀的机构来进行治疗,国内虽然有很多医院都会治疗这样的疾病,但是并不是很专业,不如国外某些(如美国芮培)医疗中心专业,它可以帮助这些不孕不育的女性成功怀孕,整个治疗过程非常简单。

其次是有生育能力,但是想要二胎或者多胞胎的人群。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都希望有两个孩子,最好是龙凤胎。但是这种自然生产的机率是非常小的。所以就需要通过人工受精的方式来实现,无论是龙凤胎还是多胞胎。通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不仅可以判定胚胎的性别,还可以筛查200多种家族遗传疾病,确保留下最优质的胚胎。让您的孩子真正在基因上做到赢在起跑线上!

最后就是不想自己生育或者是因为特殊原因无法生育的群体,这类群体是比较特殊的,比如一些官员或者是明星等等。明星和演艺公司有的签署了不能生孩子的合约,因此很多明星结婚之后不想自己生育,就会采取试管婴儿的方式。在美国还有一类人也属于这种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同性恋者和独身主义者,这一类人因为没有办法实现生育的目的,因此他们会选择人工受精的方式来获得健康的宝宝。

试管婴儿要成功先保证精子健康

试管婴儿和正常生育都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发育成胚胎,继而经过十月怀胎生出健康宝宝,所以说不管是精子还是卵子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

传统的精液检查,主要是测量精子的浓度、活动力、和形态这三部分,一般的检查是在普通的显微镜下,分析一群快速活动中的精子的形态,不但判读不容易,而且误差很大。

如果正常形态精子多于4%的患者,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助孕方法,如果正常形态精子少于4%,这种严重精子畸形的患者,即使运用子宫内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受孕的机会也是很低,必须在进行试管婴儿技术中,再加上卵细胞质内单一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技术,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怀孕率。因此,一对不孕症的夫妇,在接受例行的精液检查时,如果利用特殊染色并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分析精子形态,将有助于预测其受精能力,并可以预先评估是否需要采行试管婴儿,以及是否需要安排单一精子显微注射(ICSI),以增加其受孕机率。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