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疾病 > 正文

粘液表皮样癌为何高发于女性

2013-11-21 13:53:47      家庭医生在线

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在涎腺肿瘤中占5%~10%。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

粘液表皮样癌高发于女性

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见于鄂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高分化者常呈无痛苦性肿块,生长缓慢。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数,一般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较慢,病程较长。肿瘤体积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偏硬,活动,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可为囊性,亦可为实性。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

低分化型肿瘤生长较快,常伴疼痛。边界不清楚,呈弥散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可破溃而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烂面,并有淡黄色粘稠分泌物。有时可形成涎瘘。发生于腮腺者,累及面神经时可发生面神经瘫痪症状及面肌抽搐症状。发生于腭部者,可能破坏硬腭。

粘液表皮样癌有何表现症状

肿瘤生长缓慢,无任何不适,偶然发现腺瘤区肿大,呈结节状,无压痛,境界清楚。粘液表皮样癌与混合瘤相似,但生长快,无痛性增大,形成囊腔时有波动感,也可发生溃疡。

[粘液表皮样癌诊断]

1。注意肿块发现时间,有无疼痛,曾否用过抗生素,疗效如何。

2。仔细触诊包块的大小、范围、软硬度、呈结节性或囊性。包块界限是否清楚,能活动或有无粘连、固定否,有无面瘫。

3。根据病史和检查,分析包块的性质,良性或恶性,有无包膜。必要时应作腮腺造影、CT或B型超声检查。

4。一般术前不作活检,必要时作术中冰冻活检确定性质。

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措施

粘液表皮样癌原发灶的处理主要是区域性根治性切除。为防止复发,手术应在距肿瘤1cm以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肿瘤切除。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首次手术治疗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除术;低分化型浸润面神经的机会较多,如面神经受累,应行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如果及的面神经长度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经后做神经移植。发生在颌下腺的粘液表皮样癌,应行颌下三角清扫术。发生在腭部者,应做部分上颌骨切除术。如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应做扩大切除术。

粘液表皮样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虑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外,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只有在切除原发肿瘤时确定颈淋巴结有转移者,才做颈淋巴结清扫术。

粘液表皮样癌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但对低分化型术后可配合使用放射治疗,有可能提高疗效或减少复发。

[术中注意点]

1、切口暴露应充分。

2、如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可在下颌角上下1.5cm宽度的范围内,在颈阔肌与深筋膜之间,钝性分离寻找。在下颌角附近的嚼肌筋膜表面尚有一层菲薄的结缔组织,通常透过此膜即可显露细长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3、如寻找面神经颊支,可在腮腺前缘、腮腺嚼肌筋膜浅层、腮腺导管之下方寻找。

4、找面神经总干,应在腮腺后缘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分离,直至暴露二腹肌后腹止端处。在肌止端与外耳道软骨所成角度的分角线上、乳突根部寻找面神经总干,常见耳后动脉在其浅面向后越过。

5、找出面神经分支和总干后,即沿分支或总干分离出面神经各分支,同时切除其浅层的腮腺组织。

[术后处理]

1、逐层缝合,充分引流。

2、出现暂时性面瘫可用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

3、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4、腮腺部位加压包扎10-12天,防止涎液滞留或涎漏。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