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疾病 > 胃癌 > 正文

吃隔夜饭患胃癌风险高 3大饮食坏习让你患上胃癌

2014-01-14 09:41:46      家庭医生在线

现在,很多上班族有中午带饭的习惯。他们大多是头天晚上把饭菜准备好存入冰箱,第二天带到单位吃。按照“吃隔夜饭患胃癌风险高3.6倍”的说法,隔夜菜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食物中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胃黏膜受到损伤和破坏,就可能导致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隔夜饭导致胃癌高发,让很多带饭族不知所措:在外面吃饭不仅贵还担心不干净,带饭就是为了能吃得更健康,没想到又会致癌。

目前的临床观察表明,胃癌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有关,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手术后残胃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单个危险因素不足以诱发癌变。

三餐不定、压力过大、喜食烟熏、吃得太烫可致癌

伤胃指数:★★★★★

有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张晔说,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此外,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消化道。如果经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修复,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症。

专家支招:对于不能按时吃饭的人,身边应常备点苏打饼干、速溶燕麦等零食,实在来不及去吃饭也要往肚子里填点东西,对抗胃酸,别让胃“空转”。但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偶尔应对,如果长期这样做,对胃一样有伤害。喜欢熏制食品的人,要减少食用频率,偶尔尝尝即可。要注意熏烤时食物不宜与火直接接触,熏烤时间不要过长,烤糊的部分一点也不要吃,因为这样的蛋白质已经变性。此外,吃烧烤的同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能起到对抗致癌物的作用。

抽烟、喝烈酒、饮食不洁、药物刺激引发胃溃疡

伤胃指数:★★★★

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

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元凶,感染上这种病菌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

专家支招:适量饮用米酒、葡萄酒等低度酒,避免大量饮用白酒,不喝劣质酒。喝酒前要适量进食,以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溃疡时,分餐制就非常必要了。千万不要滥服药,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时,最好吃点胃黏膜保护药。

空腹吃酸性水果容易胃胀

伤胃指数:★

人在空腹时,胃酸的浓度较高,这时候如果再进食大量酸性水果,会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一旦沉淀物结成大块,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产生胃胀、泛酸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和消化道疾病。比如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在空腹时吃,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但空腹吃太多,肚子反而更饿,并会加重胃病。

专家支招: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山楂、柠檬、杨梅、李子等酸性较高的水果,以免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影响溃疡愈合。

(责任编辑:宁果容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