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新机制被发现 治疗有新靶点
乳腺癌是全世界和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位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而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宋尔卫教授和刘强教授的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现, “种子”(肿瘤细胞)要生根发芽,需要合适的“土壤”(肿瘤微环境),而恶性肿瘤的“种子”会反过来影响其生长的“土壤”,最终形成促进肿瘤转移的恶性循环。该研究于2014年5月12日在国际肿瘤学顶级杂志Cancer cell(2014,25(5))正式发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宋尔卫教授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透露,长期以来,人们对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基于杀灭或清除癌细胞,较少关注癌细胞的生存环境及转移机制,“这一研究为乳腺癌新型靶向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乳腺癌转移机制的深入探索和治疗新靶标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乳腺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宋尔卫教授
据了解,虽然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有长足的进步,但肿瘤转移无疑对患者是一场致命的灾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副主任刘强教授介绍,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数目最多的炎症细胞,对肿瘤转移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都分布在肿瘤侵袭的前沿,两者有相互作用。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医学部副主任刘强教授
在宋尔卫教授和刘强教授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苏士成通过研究乳腺癌细胞株和人原代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首次揭示发生了EMT的乳腺癌细胞比没发生EMT的乳腺癌细胞更具有激活巨噬细胞的优势。炎症因子芯片筛查发现,发生EMT的乳腺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GM-CSF,以及大量肿瘤代谢产物乳酸,共同激活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又可分泌趋化因子CCL18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EMT和分泌细胞因子GM-CSF,形成恶性循环环路。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苏士成
宋尔卫教授解释,新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只要阻击了循环环路中的某个环节,就能对乳腺癌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据透露,该团队也正在针对该环路的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进行研究,但由于药物的研发及试验周期很长,预计在10-15年后有望投入临床。
“乳腺癌转移新机制”更多精彩资讯:
苏士成博士:乳腺癌转移机制来源于成千标本分析 得到国外数据佐证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郑梦雪 通讯员:王海芳)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此药用于原发性肝癌辅助治疗,使用时注
2024-10-24宫颈癌疫苗是否有接种
2024-10-24乳腺癌术后 3 年应注意哪些事项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术后能否继续服用原有药物
2024-10-24小金片对皮下脂肪瘤有治疗作用吗
2024-10-24补佳乐和黄体酮对乳腺结节等有何影响?
2024-10-24胃癌术后感觉恶心,服用枢丹有效吗?
2024-10-24平消胶囊对抑制肿瘤生长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