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和饮食习惯有关 潜血检查降低直肠癌死亡率
英国“麦克米伦癌症援助组织”专家指出,肠癌患者可通过每天步行4公里降低50%的死亡率。专家认为,体力锻炼还有助于降低癌症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还有一项美国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早期一项涉及15万名男女参试者的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比较了参试者在1982—1997年间的身体活动水平(锻炼情况)。并将所得结果与1998—2005年间肠癌发病情况以及1998—2006年间肠癌死亡率情况进行了关联性研究。结果发现,经常锻炼的参试者肠癌死亡率最低,即使发病也会推迟至少10年。
新研究发现,最大受益者是生活中最经常锻炼的人群,然而没必要每天跑马拉松或者每天健身4个小时。每天散步30分钟就足以大大降低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另外,新研究结果还表明,持之以恒的锻炼还会令人身心感觉更好,身体机能更正常。与久坐不动者相比,成年时期经常活动的人结肠癌死亡危险更低。
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直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定期进行潜血检查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
据丹麦学者报道,如果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能够坚持每两年进行一次潜血普查,其死亡率可显著降低。
欧登塞大学医院的 jorgensen博士及其同事对重复进行便潜血普查对结直肠癌(crc)是否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首先通过hemoccult-ii进行普查,只有完成首次普查的受试者才可进行随后的检查。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进行结肠镜检。
结果发现,从首次普查开始至第七次普查,普查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由59.8岁增加至70.0岁,男/女比例由0.92降低至0.81。阳性率波动于0.8%至3.8%,7次后的累计检测阳性率为5.1%。4.8%的患者进行了至少一次结肠镜检查。
研究人员指出,普查组的crc死亡率显著较低(相对危险度rr:0.82)。而且,乙状结肠以上肿瘤的死亡率的降低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普查组在7次检测后的rr降低至0.70以下。但是,非crc相关性死亡率未见显著差异。
另外,与进行全部检查者相比,无应答者死于cr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而且,接受首次普查、但未进行随后检查者存在危险性增加的趋势。
jorgensen博士认为,采用hemoccult-ii进行两年期普查可持续降低crc的死亡率。而且,有必要同时联合进行乙状结肠镜检。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肺部良性肿瘤是怎样的一种病
2024-10-24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肠溶片 5 天后发现怀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术后的情况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贝地尔缓释片效果怎样,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宫颈癌手术能否吃奥福星
2024-10-24月经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无影响
2024-10-24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