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离我们有多远?每天坚持1个动作远离肝癌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你身上有癌症的信号吗?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5)中年以上的妇女,性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数年后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6)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疸和上腹包块。
(7)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8)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9)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10)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11)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12)反复出现的不明原因的高热。
(13)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14)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15)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16)进食吞咽时胸骨后有异物梗塞感、刺痛感或自觉食物通过缓慢。
(17)鼻塞,经常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伴有偏头痛、头晕、耳鸣和颈上部耳垂下方前后部位摸到肿大淋巴结。
(18)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和便秘经常交替出现,或大便常带脓血,或大便变细变扁。
(19)逐渐加剧的头痛,伴突然出现的短暂的视力障碍和呕吐。
(20)青少年肘或膝关节剧痛、肿胀,用抗风湿药或抗菌素类药治疗无效等。
中医古书上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是脾、肾所化,肾是人体先天之本,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肾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因此唾液中含有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的物质,对养肝护肝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古代医学家认为,唾液充盈者必体质强壮,并根据唾液盛衰来判断疾病状况。
现代医学也证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浆中的各种成分
以及10 多种酶和近10 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唾液中还有一种唾液腺激素,可以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延缓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有助于人的健康长寿。唾液中还有一种过氧化物酶,能够抑制致癌物质的毒性。
咽唾液要讲究方法
不吃东西的时候,舌头经常在口腔内搅拌,可以使体内的水分上升到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然后再慢慢咽下,可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作用。这种方法适合在早上刚起床的时候,或者空闲的时候,自然放松肢体,排除杂念,闭上眼睛和嘴巴。舌先从左上牙床内侧转到右,接着再自右上牙床外侧转向左,然后再由左下牙内侧转向右,随之从右下牙外侧转向左,这样反复各搅9 次。继之上下牙轻叩36 次,用口中唾液鼓腮漱口9 次。津液自生,渐到满口,分作3 次,缓缓咽下。
另外一种咽唾液的方法就是或仰卧,或站立
先凝神屏息片刻,轻轻吐气3 口,然后再闭气咬牙,口内如含食物,以两腮与舌做漱口动作30 次,漱口时口内会生唾液,等唾液满口时,用意念分3 次把唾液送入丹田。这样做3 次,即是三度九咽,名为“食玉泉”。初练时也许唾液不多,久练后便会自增。每日早晚各练一次,即会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可以令面部润泽,精力充沛,体格健壮。
当然,还有另一种简易生液的方法,就是持续舔上颚。自可满口生津,口味甘露。以上各种方法持之以恒,就能够收到精盈、气足、神全的效果。
(责任编辑:吴任飞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肺部良性肿瘤是怎样的一种病
2024-10-24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肠溶片 5 天后发现怀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术后的情况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贝地尔缓释片效果怎样,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宫颈癌手术能否吃奥福星
2024-10-24月经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无影响
2024-10-24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