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知识 > 肿瘤预防 > 正文

高蛋白饮食诱发直肠癌 预防直肠癌的3步策略

2015-12-23 09:14:18      家庭医生在线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反而在持续上升,主要也是因为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致。那么直肠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呢?

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直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

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温馨提示: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容易被察觉,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远离这些诱病因素,避免直肠癌找上你!

预防直肠癌三步健康策略

第一步: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健康饮食。

“通肠便,排肠毒”,很多人对这句话已经耳熟能详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即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脂肪和蛋白质,即肉蛋类;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可适当喝些酸奶,摄入肠道有益菌,调节菌群失调,从而减少或避免肠道炎症的发生,进而降低炎症相关性直肠癌的发生率。如能配合适当的运动,效果更佳。

第二步:轻微不适,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经常伴有腹泻或便秘,排便不畅,便中带血或黏液,腹胀、腹痛、下腹坠胀或不适感,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下降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求医,切不可乱用药。因为这些是直肠癌早期可寻的蛛丝马迹,应给予足够重视,摒除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

第三步: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成效的一步。大量数据表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直肠癌的危害,提高远期生存率。这就告诉我们,要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行之有效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肠癌。体检的花销相较患病后的治疗费用显得微乎其微,但其收效却十分巨大。不仅可以免去根治性手术的巨大创伤,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甚至可疑无异于正常人。

目前,肛肠内窥镜是发现直肠癌最有效的办法,其对可以病灶可疑取病理确诊,并同时对直肠息肉等癌前病变或部分早期直肠癌镜下烧除,从而可以免去大手术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创伤。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肛肠内窥镜检查,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或有直肠癌、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