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护理 > 肿瘤饮食 > 正文

肠癌和饮食习惯有何关系?平时怎样吃饭防大肠癌

2016-09-17 08:26:43      家庭医生在线

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反而在持续上升,主要也是因为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致。那么直肠癌的患病因素有哪些呢?

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肠炎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哪些人更容易患肠癌?

1、大肠息肉患者: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经确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个的息肉容易癌变,大肠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发生率比无腺瘤的要高5倍!尤其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大腺瘤危险性更大。所以腺瘤性息肉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以绝后患。即使去除后(包括手术切除)仍应警惕再发。炎性息肉癌变机会较小。

2、疡性结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比常人高5~10倍,如在尚未成年时就发病,病变一直活动,范围广泛,病期在5年以上者,癌变危险性更大。

3、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多为卵巢、子宫癌患者,其直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肠癌的发病多在放疗10年之后,尤见于放疗剂量较大的病人。

4、有肠癌家族史者:有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

5、胆囊切除者:行胆囊切除术以后及行近端小肠与远端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由于有毒性的次级胆酸直接进入结肠刺激肠黏膜,增加了患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癌的危险性。

6、从事某些职业者:如石棉加工业,纺织业工人。

平时怎样吃饭防大肠癌?

多摄入膳食纤维素,最好每天在30克以上,可通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来实现,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膳食纤维素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助粪便成形,利于排便,并降低肠道中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此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不可小视,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