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治疗 > 正文

手术、放化疗之后,转移反而加快?

2016-10-18 12:16:21      

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并没有在其它器官发现转移,可一旦经过手术、放化疗,往往不到半年,就在肝、肺、脑、骨等重要脏器出现转移灶。于是大家就很困惑,不做治疗还好,一做完治疗,反而转移更快,或者死得更快了。

原来,患者体内的原发瘤,就像“母体”,而那些转移瘤就像一个个“儿子”,转移瘤完全受原发瘤的控制。原发瘤会分泌一种抑制因子,来抑制转移瘤的生长,不让它们长得过快过大,从而避免与其争抢营养。研究表明,原发瘤与转移瘤保持着10:1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原发灶为3公分,那么在其它器官就有一个或多个3毫米的转移灶存在。

这是一种相互制衡的肿瘤生存机制。可一旦手术切掉原发瘤,或者放化疗攻击原发瘤,由原发瘤分泌的抑制转移瘤生长的抑制因子也就减少或消失了,此时,体内的转移灶失去了控制,便开始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形成丰富的肿瘤血管网,获取大量营养和氧气,以比治疗前快10倍的速度疯狂增长。 一个微小的转移灶从看不见到长大成1公分,短的只需三个月,最长的也不过半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手术、放化疗后,肿瘤转移灶很快出现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手术、放化疗,难道不能阻止肿瘤转移吗?

的确是这样。很多人认为,实施手术、放化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然而事实上,手术、放化疗做为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于消除瘤体、解除压迫、快速缓解症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肿瘤的扩散和转移却无能为力。

首先,手术的目的是迅速切除大的瘤体,解除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手术切得干净,可以防止肿瘤在原位置的复发,但手术解决不了远处转移的问题;其次是放疗,放疗可以精确地定位,最大限度的把局部肿瘤杀死,但它仍然解决不了转移的问题;最后是化疗,化疗药本来是用来阻止癌细胞转移的,但问题是化疗药本身就是毒药,还没等化疗药把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杀死,人体就会因严重的副作用提前致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发出了“化疗药的副作用会致人死亡”的警告,这一点早已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