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放化疗之后,转移反而加快?
很多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初并没有在其它器官发现转移,可一旦经过手术、放化疗,往往不到半年,就在肝、肺、脑、骨等重要脏器出现转移灶。于是大家就很困惑,不做治疗还好,一做完治疗,反而转移更快,或者死得更快了。
原来,患者体内的原发瘤,就像“母体”,而那些转移瘤就像一个个“儿子”,转移瘤完全受原发瘤的控制。原发瘤会分泌一种抑制因子,来抑制转移瘤的生长,不让它们长得过快过大,从而避免与其争抢营养。研究表明,原发瘤与转移瘤保持着10:1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原发灶为3公分,那么在其它器官就有一个或多个3毫米的转移灶存在。
这是一种相互制衡的肿瘤生存机制。可一旦手术切掉原发瘤,或者放化疗攻击原发瘤,由原发瘤分泌的抑制转移瘤生长的抑制因子也就减少或消失了,此时,体内的转移灶失去了控制,便开始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形成丰富的肿瘤血管网,获取大量营养和氧气,以比治疗前快10倍的速度疯狂增长。 一个微小的转移灶从看不见到长大成1公分,短的只需三个月,最长的也不过半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手术、放化疗后,肿瘤转移灶很快出现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手术、放化疗,难道不能阻止肿瘤转移吗?
的确是这样。很多人认为,实施手术、放化疗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然而事实上,手术、放化疗做为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对于消除瘤体、解除压迫、快速缓解症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肿瘤的扩散和转移却无能为力。
首先,手术的目的是迅速切除大的瘤体,解除其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手术切得干净,可以防止肿瘤在原位置的复发,但手术解决不了远处转移的问题;其次是放疗,放疗可以精确地定位,最大限度的把局部肿瘤杀死,但它仍然解决不了转移的问题;最后是化疗,化疗药本来是用来阻止癌细胞转移的,但问题是化疗药本身就是毒药,还没等化疗药把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杀死,人体就会因严重的副作用提前致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发出了“化疗药的副作用会致人死亡”的警告,这一点早已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散结灵胶囊对脂肪瘤的治疗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胶囊何处能购得?癌症放疗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较好?
2024-10-24化疗后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疗手段?
2024-10-24怎样实现鼻咽癌早期发现诊断及症状有啥
2024-10-24经常身体不好,三个月体重减轻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见表现?
2024-10-24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