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治疗 > 放射治疗 > 正文

TOMO放疗:让鼻咽癌患者不再“受伤”

2016-10-25 11:55:04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国。而让鼻咽癌患者最畏惧的,莫过于治疗后的一系列“并发伤”:口干、张口困难、肌肉纤维化……在通过放疗延长生命的同时,生活质量也降到了谷底。

然而,来自最新放疗技术TOMO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一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越来越多的专家所认同。

结构复杂,鼻咽癌首选放疗

被老百姓常说为“三角区”的鼻腔可谓是整个头颈部的“中枢重地”,而这与医学上对鼻咽的定义又略有不同。鼻咽又称上咽部,位于咽的上1/3,颅底与软腭之间,连接鼻腔和口咽,是呼吸的关键通道。

鼻咽腔由六个壁构成,形似圆拱式六边形;几个壁“各司其职”,又相互搭接。若有肿瘤侵犯,任何一处均易引起病变。同时,鼻咽部相邻的重要器官很多,上通颅底,有多对脑神经由后向前穿行;下连颈椎和咽缩肌、咽部筋膜等。另一方面,作为动态的危险因素,鼻咽淋巴管网又极其丰富、粗大且左右交叉,局限于鼻咽一侧的原发癌可出现双侧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

鉴于如此复杂的解剖结构,鼻咽部位很难提供很好的手术条件;而鼻咽癌大多又属于低分化鳞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所以,放射治疗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

“精确制导”,拯救鼻咽癌副作用 鼻咽位置深,周围要害器官众多且密集。常规放疗也面临着“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瓶颈:鼻咽癌的靶区一般较大且极不规则,肿瘤区与临床靶区的形状不一致性大,常规照射技术很难达到高剂量区与靶区的形状相吻合。 如此“高不敢高,低不敢低”的“普照式”放疗,不但无益于肿瘤的局控率,而且很容易造成正常器官的损伤。患者治疗后常常出现张口困难、肌肉僵硬甚至纤维化等副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三维调强适形放疗技术(IMRT)的出现,真正实现了“精确制导”的效果。根据肿瘤的形态、大小,对各个方面射野内剂量分布进行调整,从而在三维方向上使高剂量区完全吻合于靶区形状,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对此,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兼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主任夏廷毅教授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鼻咽癌的进展向记者说明:平均治疗时间不到8分钟,较常规加速器静态调强放疗至少缩短了近5分;皮肤、口腔黏膜等部位的急性反应发生率有94%左右都在2级(包含)以下,甚至放疗结束后1年都不会出现≥2级的口干症;放疗结束1个月后,鼻咽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1.8%和98.1%;1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5.6%、97.2%和94.8%。

夏教授所说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疗设备——TOMO放射治疗系统。作为3D影像引导旋转调强的代表,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高适形、高剂量、低损伤”,即使相邻1—2cm近的组织器官,也可产生自定义的适形剂量分布,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陡降。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