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辨别癌症征兆 预防癌症的方法盘点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癌症早期诊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确保卫生服务机构关注癌症的早诊早治,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机会,同时降低医疗费用。世卫组织官员艾蒂安·克鲁格博士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有880万人死于癌症,3年前这个数字是820万人。
世卫组织强调,当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即使在卫生体系完备的国家,许多癌症病例的诊断也都过晚。新《指南》提出了改善癌症早诊的3个步骤,第一个就是提高公众对癌症各种症状的了解。美国癌症学会总结了多种常见癌症的症状和体征,希望每个人多加留意。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癌症
咳嗽不停,痰中带血,警惕肺癌。肺癌的典型征兆是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约2/3有顽固刺激性咳嗽。与感冒、支气管炎咳嗽不同,这种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无法减轻,通常是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随喉部哮鸣音、胸闷、气促等表现,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有不明原因的低热。若上述症状持续2~3周不缓解,建议就医。
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其突然减轻是机体出现慢性消耗的表现,可伴随贫血、乏力、发热等。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疼痛,警惕骨癌、睾丸癌。疼痛是多种癌症的症状,多见于中晚期,骨癌和睾丸癌早期就可能出现疼痛。骨癌早期疼痛具有固定性、持续性特点,夜间尤甚,且日益加重。当感到腰背、四肢、关节等处疼痛、肿胀,找不到创伤、炎症、风寒等诱因,就要提高警惕。睾丸癌疼痛常是局部隐痛、胀痛,痛感不是很强烈,手摸睾丸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增大,有下坠感。
长期便秘、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结肠癌、直肠癌。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但性状、颜色不同,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听从医生指导即可。
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80%的初诊乳腺癌患者,是因无意中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肿块多为单发,以无痛性肿块居多,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若还伴有乳腺皮肤的“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建议就医。非妊娠期女性乳头流出脓液、浆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表现,需请医生进一步判断。
阴道莫名出血,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排尿疼痛、血尿、尿量变化,警惕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血尿是膀胱癌发出的第一信号。75%~78%的膀胱癌患者有血尿症状,多呈无痛性或间歇性,有时会自行停止。血尿有些是可以用肉眼发现的,但多数肉眼不能察觉,需做尿常规检查。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以及尿潴留都可能是膀胱癌早期症状。前列腺癌患者的早期表现多是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等,血尿反倒不是主要症状。性生活时出现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也需警惕。肾癌早期表现不典型,部分人会出现血尿,无痛性间歇发作。要注意的是,以上所有表现都应请医生判断确诊。
长期口腔溃疡,口内舌头有白色斑点,警惕口腔癌。口腔溃疡通常10天内会自行愈合,长时间不愈合的溃疡可能是结核性溃疡或者癌症。若溃疡伴有反复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热、干燥感,且超过两周不愈合,就要警惕。口腔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也需要留意。
淋巴结肿块,警惕淋巴瘤。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上述两大症状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诱因很多,但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嗓音嘶哑,警惕喉癌、甲状腺癌。喉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和咽炎有许多相似之处。若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或有痰中带血、咽部异物感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或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应进行详细的喉镜检查。甲状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状,很多人是单位体检时发现,声音变嘶哑是甲状腺癌的一个信号,应及时做颈部B超排查。
如何预防癌症?
如何预防癌症?随着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家对癌症如何预防愈加关注,专家表示,想要预防癌症,需要有综合措施,且需长期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好的方法是逐步做出小的改变,循序渐进,可以使患癌的风险大大减少。为此,中国癌症基金会提出了“远离癌症十二条”,网友需要做到哪几点呢?
1。远离癌症,切勿吸烟或咀嚼任何烟草类产品
戒烟永不怕迟,你的健康会马上得到改善。戒烟20分钟: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肢体末梢的体温上升到正常。戒烟20分钟: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肢体末梢的体温上升到正常。戒烟8小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水平降到正常。总之,戒烟时间越长对人的健康越有利。
2。预防感染
一些癌症是由病毒引发的,如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也就消除了因乙肝病毒引发肝炎,导致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的风险。
3。在正常体重范围内,越瘦越好
确切证据表明,身体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大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和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患病机会。将你的体重减到正常范围内降低患癌风险。以公斤(KG)计算,身高以米(M)计算。将体重除以身高的二次方,得出的数值便是你的体重指数。
【标准(亚洲人士):体重指数低于18.5体重过轻;在18.5-22.9之间,体重健康;18.5-22.10为超重;25-29.9是肥胖;30或以上是严重肥胖。】
4。每天最少运动30分钟
每天做30分钟中等程度的运动是一个好的开始,快速步行等会令你的心跳轻微加快和呼吸加深。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这类运动,所以你不用刻意每天抽出30分钟来运动。
5。避免饮用含糖的饮料,限制进食热量密度高的食物(特别是高糖分或低纤维或高脂肪的加工食物)
热量密度高的食物易引起肥胖,这些食物通常有:零食如巧克力、薯片和饼干;加工食品如薯条、炸鸡和大部分的比萨饼等,所以应限制进食这些食物。
6。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
这是均衡饮食的一个具体说法,我们每天应进食最少5份蔬菜水果。什么是一份蔬菜水果?一碗未经烹调的蔬菜,如生菜;半碗煮熟的蔬菜,如菜心、芥兰、茄子、胡萝卜等。
7。减少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食用加工的肉类
解读:红肉指牛、猪和羊的肉;食物如麦当劳、牛肉馅饼、猪扒和烧羊肉等。
8。如果喝酒精饮料,男士每天不应多于两杯,而女士则以一杯为限。
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是有科学依据的。一般酒精饮料含有10-15克纯酒精,相等于: 一杯280毫升的啤酒、淡啤酒或苹果酒(3%-5%酒精);一杯25毫升的烈酒(40%酒精),例如白酒或威士忌。
9。限制食用高盐分的食物和经盐(钠)加工的食物。
我们每天应摄取少于6克的盐(2.4克钠)。
10。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专家认为,最佳的营养来源是食物和饮料,而不是营养补充剂。一个含丰富蔬菜水果和植物性食物的均衡饮食已能提供我们所需的营养。
11。最理想的是母亲纯以母乳喂养婴儿至六个月大,然后加添其他食物
根据专家的报告,有证据显示母乳喂养有助母亲预防乳癌,母乳喂养很可能有助预防儿童超重或肥胖。
12。平衡心态,心理健康
癌症并不可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平衡,可防癌于未然。 怎样才算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病,而且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可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富有成效的工作,以及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的良好状态”。其中,评价心理健康有五个标准,一是智力正常;二是情绪良好;三是人际关系和谐;四是适应环境;五是人格完整。
(责任编辑:郑梦雪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阴囊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2024-10-22膀胱癌的化疗方案及效果如何?
2024-10-22喉咽癌患者的饮食选择有哪些?
2024-10-22刚做完宫颈活检医生为何不开任何药?
2024-10-22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024-10-22我国肺癌患者的数量情况如何?
2024-10-22手臂上长红色小点是瘤子吗?如何消除?
2024-10-22如何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2024-10-22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