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预防
1、乳腺癌易感因素
(1)家属中有乳腺癌患者;
(2)40~60岁妇女;
(3)曾患乳腺囊性增生或其它良性肿瘤;
(4)甲状腺功能低下而肥胖者;
(5)育后未哺乳或哺乳不规则者;
(6)曾有一侧患乳腺癌者;
(7)年龄大而未婚或婚后未育者;
(8)卵巢功能不正常伴功能性子宫出血;
(9)曾患子宫体癌者;
(10)多食脂肪者。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妇女中,每8~9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所以必须重视乳腺癌的防治。在生活中积极预防乳腺癌。
2、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如保持乐观情绪,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尽量不饮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豆制品。经常锻炼身体,避免肥胖。避免高龄生第一胎,提倡母乳喂养。小心使用性激素类药品,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
3、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乳腺癌很早期的时候,临床上毫无症状,也无肿块,是很难发现的,除非应用特殊的检查方法。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方法是妇女学会自己定期检查乳房,这样就可以使肿瘤在还未长大之前就被发现自我检查时,如发现乳头溢液或乳房湿疹样改变或很小的结节,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这些异常现象绝大多数为乳腺癌的首先症状。
乳头溢液或湿疹样改变,由于内衣被水渍所污染,容易发现,而小结节肿块不痛不痒,不加注意就容易被忽视。每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到医院去作进一步检查。
患者、医务人员发现乳房的任何微小异常,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而不是精神紧张),如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这些异常变化常是乳腺癌的特征。
4、乳腺癌的症状有
(1)乳房内结节或肿块;
(2)部分病人有乳头回缩或乳头溢液;
(3)有时皮肤表面可出现橘皮样改变;
(4)少数病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5、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已开展了乳腺普查。普查的对象多数定为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检查一次。普查方法为普通检查、x线乳腺摄影或红外线扫描等。检出早期癌并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有效挽救其生命和提高生存质量。
6、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1)乳腺普查
目前乳腺癌普查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临床体检和乳腺照相,有时也采用b超检查。普查的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上的妇女,一般间隔1~2年,对有乳腺癌家族史和高危人群常作为普查的重点对象。
乳腺照相史乳腺癌普查中最重要的手段,异常影像为结节影,微小钙化和乳腺局部结构紊乱。乳腺照相不仅能诊断良、恶性,还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的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癌症协会建议:50岁以上妇女每年做一次乳腺照相,40~90岁妇女每1~2年一次,35~40岁妇女应做一次乳腺照相作为基础资料保存,以便以后作为堆栈。
乳腺b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对年轻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更为适宜,但对微小钙化的检测灵敏性不如乳腺照相。两种方法可以互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2)乳腺自查
检查的最佳时间是每月月经来潮后一周。对绝经后或子宫切除的妇女可在每月的月初或医生确定适宜的时间检查。
①洗澡时检查您的乳房,手易在潮湿润滑的皮肤上移动,将摊平的手轻柔地移动,检查每侧乳房的每个部位,用右手检查左乳,左手检查右乳,检查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或皮肤增厚。
②对着镜子,将两上肢慢慢地上举过头,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如乳房的轮廓、有无肿起部分,有无皮肤微凹或乳头的改变。然后,双手叉腰,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
③平卧检查时,宜在被检乳房侧的肩胛下填放一个枕头或软物,再将同侧的手放在头后,能使乳房组织更均匀地分摊在胸部。将手轻压在乳房皮肤上,以乳头为中心开始于乳房的外上方,右乳依顺时针方向,左乳作反时针向逐渐移动检查,从乳房外圈起,至少三圈,直至乳头。最后,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如有溢液一经发现,应立即就医。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珍香胶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划分的
2024-10-21宫颈充血有必要做宫颈癌筛查吗
2024-10-21盲肠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况如何?
2024-10-21宫颈癌早期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疗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吗?
2024-10-21男宝宝长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宝宝后背血管瘤应如何处理
2024-10-21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