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疾病 > 其他肿瘤 > 正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易患子宫内膜癌

2017-12-20 09:13:06      家庭医生在线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你知道吗?如果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治疗,很容易得子宫内膜癌。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易患子宫内膜癌

PCOS于1935年首次提出,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5%~10%。1957年有学者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高达37%。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不孕、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类或雌激素类药物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PCOS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而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是非肥胖妇女的2~4 倍,肥胖又是PCOS的一个重要特征。子宫内膜癌通常与子宫内膜增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与没有合并PCOS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相比,合并 PCOS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4倍。

致病机制

目前,PCOS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关PCOS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与以下几种学说密切相关。

机制一:持续性无排卵

PCOS 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持续性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处于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引发子宫内膜癌。研究报道显示,接受诱发排卵或外源性孕激素治疗的 PCOS 患者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出现了孕激素调节基因的下调和细胞增殖基因的上调。故推测PCOS患者不仅存在孕激素抵抗,同时还存在子宫内膜基因表达的调节异常。

机制二:高雄激素血症

高雄激素环境会抑制卵泡的成熟,不能形成优势卵泡,结果导致无排卵;此外,雄激素也是合成雌酮的原料,高雄激素可导致雌酮合成过多。PCOS 患者的子宫内膜中与甾体激素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异常,增加了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甚至癌变的几率。有研究证实 PCOS 患者的子宫内膜中雄激素受体过表达是导致稀发排卵和孕激素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故高雄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降低雄激素水平,减少雌激素的分泌,可间接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机制三:胰岛素抵抗

PCOS 患者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结果导致机体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与高胰岛素血症。人子宫内膜基底细胞在高胰岛素环境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常常活跃,此时子宫内膜可通过该通路激活子宫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子宫内膜细胞的异常增生,长期积累效应会诱发子宫内膜癌。此外,胰岛素还可刺激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芳香化酶的表达及活性, 使芳香化酶的直接产物雌二醇含量明显增加,这是胰岛素诱导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另一种可能途径。所以,PCOS患者要监测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若已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发生,则要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小心多囊卵巢综合征的5个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痤疮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痤疮往往与雄激素过多有关,痤疮主要分布于面部,部分患者的背部和胸部也可有较多的痤疮。月经正常的女孩也可以有痤疮,这些痤疮多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

多毛

妇女多毛表现为有胡须、胸毛、乳头四周有毛发或者阴毛过多等情况。体毛多般是由于女性体内有过多的雄激素,一定水平的雄激素对维持女性的阴毛、腋毛和性欲等生理状况很重要,但若雄激素过多则可引起异常现象。

月经失调

女性月经失调就是重视起来,看是否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表现为月经推迟,或者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才来一次月经。月经量不定,多的时候可能一天换很多块卫生巾,并造成贫血;少的时候可能只在小便时见极少量出血。

肥胖

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经过数据显示,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存在肥胖的现象。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是常用的衡量肥胖的指标。中国人肥胖的诊断标准为BMI≥25。另外一个计算公式为:腰臀围比(WHR)=腰围/臀围,这是衡量脂肪分布的指标。当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时,腰围较大,WHR值高。当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和大腿根部时,WHR值偏小。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为WHR值偏高,一般≥0.85。

黑棘皮症

这种症状是一种伴生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多见于极度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身上,分布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颈部的背面及侧面、腹股沟和肛门生殖器等部位。该症的出现提示患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糖尿病。

大家可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哦!

(责任编辑:詹远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