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儿童血管瘤易被误当“胎记”
儿子出世没多久,爸爸妈妈在其下嘴唇中部发现一小块赤色印记,误以为是“胎记”。但是“胎记”却逐步长成小肿包,到医院查看方知是毛细血管瘤变形。专家提醒:观察颜色可辨识各类胎记并区别其是否为血管瘤。
“胎记”原是毛细血管瘤变形
从连云港赶过来的李女士抱着六个多月大的儿子来到医院,原来孩子嘴唇上长了一块直径0.5厘米巨细、略高出嘴唇,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肿包、色彩为深赤色的“胎记”,医生经检测看诊后发现不是‘胎记’而是毛细血管瘤变形,假如持续长大会导致血供不足,然后发作溃疡和肿瘤坏死,也有可能血管决裂。”
据介绍,毛细血管瘤变形在重生婴幼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传统的液氮冷冻、激光、平阳霉素、浅层x线照耀、同位素及手术等医治方法都不太合适重生婴幼儿。“液氮冷冻比较痛苦,小孩太小难以耐受;激光治疗容易留下疤痕。所以只能采取保守的‘硬化治疗’,即通过药物注射让其血管内壁细胞变硬、坏死从而萎缩来进行治疗。”专家介绍,一般来说,毛细血管瘤长到孩子五六岁时会自动停止生长,孩子稍大后可以接受手术处理,但要因人而异。
怎么判断是否是血管瘤?颜色可分辨胎记与血管瘤
很多人对胎记和血管瘤并不了解,所以经常将两者混淆,专家表示,主要掌握方法,其实是很好分辨的,比如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持续生长等,具体如下:
如果“胎记”为淡红色、长在前额或颈背部,此类为真胎记,大多无需治疗,虽在孩子哭闹或环境温度变化时胎记颜色可能加深,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小学时胎记可能逐渐褪色甚至消失。
如果仅仅长在面部的“胎记”则需提高警惕。专家表示,此类“胎记”若颜色较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迫不能褪色,这类的胎记一定要小心,因为合并形成脑膜血管瘤的可能性是很多的,有的还会影响小孩的脑力发育,或诱发青光眼。
如果“胎记”的颜色是深褐色的,并且呈泛发性发展,一定要高度警惕是否是神经性纤维瘤,因为该类“胎记”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会发展成肿瘤,如果压迫到神经,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胎记与血管瘤区分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到你。
(责任编辑:吴冬冬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四个月宝宝胸口有血管瘤应如何处理
2024-10-21怎样为肾血管瘤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2024-10-21怎样判断是否患了宫颈癌
2024-10-2135 周+4 天甲胎蛋白 382 怎
2024-10-21乳腺结节是否会发展成乳腺癌
2024-10-2130 多岁女性为何会确诊乳腺癌?
2024-10-21除小肝癌外的肝癌应采取哪些治疗手段?
2024-10-21小孩患毛细血管瘤应如何处理
2024-10-21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