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复发转移率高,免疫治疗将“大有可为”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在广州召开,在11月14日下午的院士论坛专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分享了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和免疫治疗新策略相关内容。
中国是肝癌大国,肝癌患者数量占据了全球肝癌患者的一半,总体的五年生存率仅有7%-10%。由于肝癌是一个比较“沉默”的癌症,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被确诊后,只有30%的肝癌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并且术后5年内转移和复发的几率达到50-70%。樊嘉院士表示,肝癌的高转移、高复发的问题,是导致肝癌治疗成为肿瘤领域的最大挑战之一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发表《肝癌的免疫治疗》主题演讲
肝脏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的10-20%,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肝脏也是最常见的癌转移靶器官,不管是肝内的转移还是肠癌、胃癌等的转移,首选的器官往往是肝脏,肝细胞和免疫细胞共同营造了一个促转移的微环境。因此,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微环境密切相关,多种因素导致微环境紊乱,促进肝癌发生,微环境免疫炎症反应的失衡就是最关键的机制之一。樊嘉院士指出,肝脏的微环境可以决定肝癌的病理类型,在凋亡微环境下,通过TBX3免疫炎症,进行表观调控后形成肝细胞癌;坏死微环境下,通过PRDM5免疫炎症,进行表观调控后形成胆管细胞癌,有着各自的分工。因此调控肝癌微环境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多激酶抑制剂同时针对肝癌细胞和肝癌微环境,包括微环境血管生成、免疫调控、炎症反应。
“针对肝癌的免疫微环境,我们做了系列的探索,包括免疫微环境细胞成分、免疫微环境调控因子、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免疫微环境的可塑性,免疫治疗策略及展望。” 樊嘉院士在会议上与大家详细解读了肝癌免疫微环境的探索内容,提出了在探索中得到的新发现以及针对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在演讲的最后,樊嘉院士提出,未来在肝癌免疫治疗领域,首先需要开发并充分利用新技术,明确微环境中复杂的细胞成分,鉴定新亚群和治疗靶点;其次,微环境细胞呈现连续、动态、可逆的变化,要把握关键节点,促进抗癌方向转变;最后应重视微环境细胞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对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叶群华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睾丸癌的肿块通常在何处,质地怎样?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报告看不懂,求解释
2024-10-20睾丸癌从初期发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状腺癌手术后病人的预后情况如何?
2024-10-20婴儿淋巴管瘤是怎样形成的及如何治疗
2024-10-20如何判断是否为外阴肿瘤
2024-10-20口咽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选择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叶增生和纤维瘤能否食用阿胶?
2024-10-20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