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泛滥成灾,这并非危言耸听。全世界约有一半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的罪魁祸首。
从医学临床经验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忌烟熏、腌制食物。含亚硝胺的腌制食品等也具有致癌作用,加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幽门螺杆菌会增加发生癌症的危险性,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却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患上癌症呢?
目前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存在强弱差异。此外,还与遗传因素(如一个家族成员中。可先后有多个成员发生)、环境因素(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有关。因此,为了预防。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综合措施。但就根除幽门螺杆菌来说,由于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面大,若要大范围地开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普查和根治显然是行不通的。但还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适宜在某些的高发地区、开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适宜对象包括:①有史;②有胃黏膜糜烂、萎缩、肠化生等病变;③有家族史;④早期病人切除了病灶后。
2.避免不良困素。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损伤胃黏膜,促进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繁殖,故应予避免。油炸、烟熏、腌制的食物中含有较高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容易形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一亚硝基化合物,应尽量少食。新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抗氧化物。可阻断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应多摄入。
3.积极治疗慢性。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情较重的病人,应经常与消化科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定期随访。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活动性在少数人中,会进一步发展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使胃内酸度减少,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在胃内形成大量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基化合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还应该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进一步增强预防效果。
(责任编辑:谢萤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纤维瘤术后一年复发能否怀孕
2024-10-27化疗期间可用哪些药物?华蟾素片与胶囊
2024-10-27癌症患者能否服用博尔宁胶囊及有无减毒
2024-10-27巴彦淖尔盟治疗宫颈癌哪家医院靠谱?
2024-10-27朋友患癌医生开角鲨烯,能有效治癌吗?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药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复方红豆杉胶囊能否缓解胸口闷及有无依
2024-10-27肺癌晚期医院放弃治疗,买泰勒宁需啥手
2024-10-27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