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介入 > 介入疗法 > 非血管介入 > 正文

肿瘤介入治疗分为哪几类?

2013-09-14 00:25:20      家庭医生在线

癌肿的传统诊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化疗及传统医药等,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肿瘤介入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肿瘤介入治疗可分为经血管和不经血管两大类。

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灌注化疗和动脉栓塞。

不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可大致分为:

1。经皮穿刺(或不穿刺)治疗。如经皮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稀盐酸或其他化疗药物;经皮穿刺对肿瘤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治疗、激光消融。经皮HIFU刀(超声聚能刀)治疗。

2。经内窥镜对肿瘤进行切除或消融,或进行注射药物治疗等。

肿瘤介入治疗的不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1。动脉灌注化疗比静脉化疗具有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对于实质性脏器的肿瘤,单纯灌注化疗已远不如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栓塞治疗的疗效好。

2。动脉栓塞治疗已大大提高了实体肿瘤如肝癌等的疗效,但对于空腔脏器如肠癌、膀胱癌等,原则上不宜进行栓塞治疗,以免引起并发症。目前最大问题是栓塞后血管的再通和再生。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完全被栓塞剂填塞,似乎已切断了肿瘤血供,但第二次再造影时,往往发现瘤区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或原先栓塞的血管没有再通,但原肿瘤周边又出现新生的肿瘤血管,提示肿瘤仍在生长或复发,因此动脉栓塞治疗至少得进行两次以上。

3。通过穿刺或在内窥镜下对肿瘤进行直接杀灭,不论采用热(如激光、射频、微波或超声聚能刀)、冷(氩氦刀)或化学方法(无水乙醇、稀盐酸)均能取得较确切疗效,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射频消融或超声聚能刀一般需在B超引导下进行,除与B超医师水平有关外,也与其本身灵敏度有关系。即使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注射药物治疗,也只适合于CT能够显示的病灶,对于与正常组织等密度的病灶尚无能为力,且注射药物的剂量与肿瘤大小的关系还缺乏规范化方案。另外,目前用于射频或氩氦刀治疗的穿刺针还比较粗,对正常脏器有损伤,若病灶位于脏器边缘或大血管附近,也易导致大出血。电极形状与病灶形状的吻合也不十分完美,都有待改进。

肿瘤介入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1、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肿:治疗结束后患者应注意穿刺部位加压12小时,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且穿刺侧肢体避免弯曲受压,以防止穿刺口包扎松动或移动,而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水肿等情况,一旦发现状况,应立刻告知医生。

2、胃肠道反应症状:介入治疗过程中化学药物及造影剂的大量应用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剧烈恶心、呕吐进而可引起胃及食管近贲门部黏膜毛细血管痉挛收缩、破裂而出现消化道出血,因此术后应应用止吐药物,及防治患者剧烈恶心、呕吐。

3、发热:介入治疗后患者多会有发热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凝固性坏死,产生吸收热所致,此时患者需要注意多饮水,以促进毒物排泄,同时应勤擦拭身体,保持衣服及床单干燥,以防止感冒而加重症状。

4、疼痛:疼痛也是介入治疗后会遇到的问题,疼痛多是栓塞化疗部位肿胀而导致的右上腹胀痛,一般无大碍,若是疼痛过于强烈,影响到患者睡眠和饮食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止痛药物。

(责任编辑:宁果容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