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肿瘤 > 肿瘤疾病 > 宫颈癌 > 正文

宫颈癌疫苗非万能药 预防宫颈癌还得早诊断

2012-09-02 06:19:38      家庭医生在线

  师奶组团赴港打宫颈癌疫苗

  目前,医学界已经明确人乳头瘤病毒(英文缩写HPV)是女性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首支宫颈癌疫苗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目前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但在中国内地,宫颈癌疫苗目前还处在临床实验阶段,暂未获批。正是在此背景下,掀起了一股赴港打疫苗风潮,有的也会去澳门接种。

  疫苗不能预防所有HPV病毒

  宫颈癌疫苗不是‘万能药’,只能预防70%的HPV病毒。注射宫颈癌疫苗后可以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当以后遭遇HPV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HPV。但由于不能预防所有的HPV病毒,因此即使打了宫颈癌疫苗,并不意味就能保证不会得宫颈癌。

  患病后接种疫苗无效

  有研究显示,宫颈癌疫苗的保护效果随着接种人群年龄的增长而急速下降,因此,女性在初潮前后接种效果最佳。对此,陈志辽表示,中国女孩子在9—17岁期间接种比较好,这时候一般没有感染HPV病毒,比较有效;男孩子也可以打宫颈癌疫苗,因为可以预防由HPV病毒引发的尖锐湿疣等。

  为什么宫颈癌疫苗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宫颈癌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女性第二杀手”,仅次于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中国每年新发现的病例达13万,死亡人数约为3万人。那哪些人容易患上宫颈癌呢?

  哪些人容易患上宫颈癌呢?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资料显示,99.6%宫颈癌因HPV感染引起。

  2.多性伴侣:

  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这种抗体一般在4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侣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所以更容易患宫颈癌。

  3.早婚多育者:

  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

  4.年龄:

  20岁以前的女性患宫颈癌概率较低,20—50岁宫颈癌高发,50岁以后发病率下降。总的来说,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去年北京某医院确诊宫颈癌9例,年龄主要在34—48岁,其中40岁以下者占33.3%,40—48岁者占66.6%。

  5.宫颈不典型增生者:

  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转化为宫颈癌。

  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低收入者也是宫颈癌高发人群。

  注射宫颈癌疫苗虽然可以使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患上宫颈癌的几率,但是,疫苗不能预防所有HPV病毒,而且患病后接种疫苗无效的。专家指出,宫颈癌主要贵在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要做到“早期诊断”,那么就要了解宫颈癌有哪些早期症状了。

  宫颈癌最主要的早期症状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伴有宫颈糜烂:一般宫颈癌患者多伴有宫颈糜烂,重度宫颈糜烂是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

  2、接触性出血: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最突出的症状,多表现为性交后或行妇科检查,或用力大便时,阴道分泌物混有鲜血。

  3、阴道不规则出血:老年妇女已绝经多年,突然无任何原因又“来潮了”。出血量常不多,而且不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极易被忽视。其实,这种阴道不规则出血常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许多老年患者就是以此症状而来就诊,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4、疼痛: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到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甚。每触及子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出现恶心等症状,影响性生活。

  5、阴道分泌物增多: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后来多伴有气味和颜色的变化。宫颈癌患者由于癌灶的刺激,子宫颈腺体的分泌功能亢进,产生粘液样白带,故生育年龄患者不再有白带性状与量的周期性变化:绝经后患者则一反常态,白带量有所增多,且具粘性,有时血性。这种白带异常的表现,包括量的增多与其性质的改变,是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温馨提示:宫颈癌从早期炎症发展到恶性癌变需要6-8年,如果很好地把握住这段时间,完全可以查出癌前期病变,发现愈早,治愈率越高。

更多文章推荐》》》

办公室一族警惕潜伏在身边的肺肿瘤

注重生活细节 畅享无癌健康人生

甲状腺癌异军突起女性更要注意

警惕乳腺疾病的癌变三部曲

盲目美黑小心皮肤癌上你

 

(责任编辑:果果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