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生鱼片易致癌 警惕胆管癌的5病因
食用生鱼生虾易致胆管癌
鱼生虾生是让很多广东人难以割舍的美食,然而这些美味却可以招来“杀身之祸”。今年55岁的周先生,最近因为严重的黄疸和上腹部胀痛被送进了医院。一经检查,医生诊断他已经是胆管癌晚期。据了解,周先生是顺德人,淡水鱼生是他的最爱。“已经吃了十几年,没想到真会吃出祸来。”
周先生的胆管癌实际上就是由肝吸虫引起的。专家分析说,肝吸虫损害的不仅仅是肝脏,由于虫体的长期刺激,引起慢性炎症,使胆管出现不典型增生,这种增生从轻到重,最终就可能引起胆管癌。
专家提醒,要预防肝吸虫和胆管癌,除了不吃淡水鱼生、虾生之外,还要留意砧板的卫生。有些家庭切生的东西和切熟食的砧板没有分开,以致交叉污染,在加工一些淡水鱼类的时候,肝吸虫就可能黏附在砧板上。如果砧板未经彻底消毒又去加工其他熟食,那么就可能感染肝吸虫病。
7种鱼千万别吃
案例中周先生常吃的淡水鱼生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7种鱼,分别是天竺圆唇鱼、盔圆唇鱼、斜口圆唇鱼和其他4种鲤科鱼类。这些鱼分布在东南亚的洞里萨河与湄公河流域,是当地居民经常食用的淡水鱼。
有研究发现,在这些鱼身上发现一种寄生虫——肝吸虫,它所合成的一种有害物质能抑制人体细胞正常死亡并诱发瘤体生长,导致人体患肝癌。专家指出,生吃这些鱼或按当地方法将其腌制发酵后食用,都可能导致肝吸虫进入人体并寄生。因此,要防癌,最好不要生吃这1种鱼,最简单的预防手段是只吃烹饪熟的鱼。
胆管癌的5个病因
除了像周先生那样多吃淡水鱼生会引发胆管癌外,其实胆管癌的病因归结起来有五个:
一、胆石病胆石的慢性刺激、胆管的慢性炎症改变可能是调发胆管粘膜癌变的因素之一,有报道称约1/3的胆管癌合并有结石,以中段胆管癌最高,且多为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多伴发胆囊结石,其肝内结石的发病率亦增高。胆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不如胆囊癌显着,尚难确认两者间的因果关系。
二、胆管癌的病因,胆管囊性疾病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癌变率可高达17.5%,肝内胆管囊肿的癌变率也有7%, 比人群中胆管癌的发生率高出百倍以上。胆管囊肿癌变可能与囊腔内胆汁淤滞、慢性感染及胆汁酸被分解为强力致癌物有关。此外,由于胆管囊肿常合并胆膜管共同通道异常及膜液返流,膜酶长期作用于囊肿粘膜上皮,使其出现增生性改变,有可能促进癌变的发生。
三、胆管癌的病因,硬化性胆管炎该病以胆管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可造成胆管局限性或多处节段性狭窄,有时很难与硬化性胆管癌区别。多数资料均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生胆管癌的机会 远较一般人为高,两者密切相关。
四、胆管癌的病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与硬化性胆管炎并存,胆管癌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10倍左右,通常呈多灶性,预后极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门静脉系统的慢性菌血症,可能与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癌有关。
五、其他华支辜吸虫感染在华南地区较常见,可造成胆管系统慢性炎症,虫体及其代谢产物亦可剌激胆管粘膜上皮增生、癌变。其他能长期刺激胆管上皮或损害胆管粘膜的因素均可能是胆管癌的诱因。
胆管癌的5步护理原则
1.注意饮食的调节 胆管癌病人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病人常表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调。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烟酒,多饮开水。
2.心理护理 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关系。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效果。
3.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管部位受压。
4.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不良情绪,自我调理心态,如练气功、散步、听科普知识,做到动静结合。
5.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肿瘤频道更多热文推荐》》》
(责任编辑:果果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纤维瘤术后一年复发能否怀孕
2024-10-27化疗期间可用哪些药物?华蟾素片与胶囊
2024-10-27癌症患者能否服用博尔宁胶囊及有无减毒
2024-10-27巴彦淖尔盟治疗宫颈癌哪家医院靠谱?
2024-10-27朋友患癌医生开角鲨烯,能有效治癌吗?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药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复方红豆杉胶囊能否缓解胸口闷及有无依
2024-10-27肺癌晚期医院放弃治疗,买泰勒宁需啥手
2024-10-27
热门文章
探究甲状腺瘤治疗之道:多方法协同作战
2024-10-21优赫得开启肺癌靶向HER2 ADC治疗新时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肠癌初期症状解析与应对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024-10-14子宫内膜癌怎样检查?有哪几种?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2024-10-08中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2024-10-08肿瘤生物治疗:原理、进展与个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