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不必色变”淋巴癌可治要分清指标

指导专家: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罗荣城教授

专家介绍

罗荣城,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现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主席,广东省抗癌会副理事长兼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兼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前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理事长兼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广州市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肿瘤学会常委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临床肿瘤学医、教、研工作,在肿瘤生物治疗、化疗、放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微创治疗等方面有较深造诣,是我国肿瘤生物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循证医学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开拓者……[详细介绍]  [个人网站]   

详解淋巴癌

“谈癌色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主观印象总是觉得一旦发生便无法逃离死亡,而且还要承受疾病所带来 的身心痛苦。事实上,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是可防可治的,并不可怕。

淋巴瘤好发于中年人 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九

“淋巴癌”,医学上其实被称为“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两种:霍奇金淋巴瘤和费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费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约占中国淋巴瘤患者80%,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而霍奇金淋巴瘤只占15%~20%。任何年龄都可能得淋巴瘤,主要以20~40岁人居多……[详细]

三方面阐述淋巴瘤高发原因?

罗主任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来阐述淋巴瘤高发的原因,一是主观因素,二是客观因素,三是遗传的倾向性。主观因素:一个人的性格、周围朋友圈和家庭圈子是否祥和、个体的生活习惯等。客观因素:压力、灯光、化学物质等都是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还有遗传的倾向性,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但淋巴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遗传倾向性……[详细]

淋巴瘤容易被误诊 四方法提高确诊率?

淋巴瘤发生在人类身上任何部位,体表淋巴结、纵膈、咽部、鼻腔、腹部、胸部、皮肤、骨髓等等,所以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面对我国高发的淋巴瘤现状和复杂的发病部位,罗主任主要介绍了四个方法提高淋巴瘤确诊率:临床特征、病理活检、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其中,病理活检是恶性淋巴瘤的金标准,也是淋巴瘤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各个不同的亚型治疗的策略和方案不一样,所以根据其分子分型不同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今最好的医学模式……[详细]

罗京的淋巴癌反弹

央视主持人罗京的淋巴癌

罗京,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新闻联播》节目最资深的男主播之一。在央视任职26年期间,罗京以及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和沉稳大方庄重的播报风格,赢得了业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并创造了26年无差错播报的佳绩。

2008年,在央视内部体检查出患有淋巴癌,罗京马上就住进了医院,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医院治疗期间,医生多次运用大剂量的化疗,期待能够使稳定病情。但他的病情却事与愿违,在化疗无法进行后,不得以,进行了干红细胞移植的手术,罗京淋巴癌的预后指标Ki67高达70%~80%,这种分子分型预后很不好,他经过骨髓移植后刚开始疗效很好,但仅仅两个月却再一次反弹。第二次干红细胞手术前,罗京的身体状况却不允许了……[详细]

化疗和生物化疗治疗淋巴癌效果最好

一般来说,化疗或生物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的生物化疗模式是淋巴瘤的首选方法。肿瘤的生物治疗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卫机制或给予产生靶向性很强的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恶性淋巴瘤常用的生物靶向药物有利妥昔单抗、阿伦单抗……[详细]

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手术往往不是淋巴瘤治疗的首选治疗,所以必须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许多需要注意。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术后也应根据不同细胞分型或分子分型来选择化疗、放疗、生物化疗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详细]

三级防护远离淋巴癌

 面对多发淋巴瘤 三级预防远离淋巴瘤纠缠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着手预防淋巴瘤的发病。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福利水平、生活事件、疾病认识程度、社会支持及人与人情感交流水平等。心理因素则包括患者的认知、情绪、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等。

罗荣城教授认为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淋巴癌预防也要启动三级防护:一级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三早”预防。三级预防:临床正规治疗。

罗荣城教授特别指出,三级预防是促进健康的首要和有效手段,也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

的健康保障。建议患者要积极的利用起来,远离淋巴瘤和其他癌症的困扰。 [详细]

策划团体 鸣谢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罗荣城教授 /策划/编辑:宁果容/主编:张炯光/监制:邹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