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消化科 > 肠易激综合征 > 正文

解读肠易激综合征

2012-05-08 13:35:17      家庭医生在线

  早在1993年IBS已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遗传和心理因素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的易感性,出现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和粘膜免疫的变化,患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

  有统计指出,全球有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具有IBS的症状,女性多于男性。IBS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一般认为可能是机体应激反应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个体又可能涉及到遗传、环境、心理、社会和胃肠道感染等因素。导致胃肠动力改变、内脏高敏感、脑-肠轴相互作用的紊乱、自主神经和激素的变化等,并可伴有精神障碍(如恐慌、焦虑、创伤后应激紊乱等)。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可导致症状的加重,但目前对心理因素与IBS之间的确切联系还不是十分清楚。近年有研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IBS患者有胃肠道感染史,国内外都强调精神心理因素对IBS发病的影响,甚至有少数学者认为IBS为炎症性肠病(IBD)的前期表现。

  既往强调的诊断要点是:排便后腹痛减轻,腹痛时伴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发作时大便变稀,明显腹胀。上述方法现在依旧在食用,但在鉴别器质性肠病上价值有限,需要适时作恰当的检查。确定IBS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便尽可能以器质性疾病本身解释所有的症状,轻的器质病也可以与IBS同在。

(责任编辑:郭睿璇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