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消化科 > 肠易激综合征 > 正文
疑病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同类疾病:自闭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人格解体儿童恐怖症

临床治疗IBS的进展

2012-06-12 16:38:28      家庭医生在线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直接或间接地消耗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IBS确切病因不明,且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或心理治疗能够治愈该病。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可采取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首先,大量研究证实IBS与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IBS患者的心理异常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抑郁症、疑病症、转换性癔病等。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是由于躯体疾病经久不愈而引起的,属于继发性抑郁症。临床上,在着重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辅以抗抑郁治疗,可提高对IB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心理咨询、行为疗法、松弛疗法、催眠术等。心理疗法的疗效和治疗技巧密切相关,因此,消化科专科医师也应了解此方面的知识。

  其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对于纠正不规律的排便习惯是相当重要的。建议患者尽可能避免摄入对胃肠道有刺激的物品,如咖啡因和酒精。对乳糖、果糖和人造甜味剂山梨醇不能耐受的患者应尽可能相应限制此类食品的摄入。对于便秘型IBS患者,可建议患者在饮食中增加足够的纤维素,纤维素可加速结肠转运,且伴有粪重及其不成形率的提高,以助缓解便秘。但纤维素在缓解与IBS有关的腹痛及其他症状的价值仍有争议,长期应用纤维素的疗效也同样受到质疑。

  药物治疗方面包括:①调节胃肠道运动的药物。如解痉剂,是IBS治疗中较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腹痛和腹胀。②止泻剂一般用于腹泻型IBS患者。③调节内脏感觉的药物,如阿片肽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神经介质的拮抗剂或激动剂。④促生素,即所谓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调节IBS患者常可能有的肠道菌群混乱。

(责任编辑:张甜甜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