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消化科 > 正文

呕血的定义及相关知识是什么

2025-01-23 04:16:44      家庭医生在线

呕血是指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呕出的现象。引起呕血的原因众多,如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

1. 消化性溃疡:这是呕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损伤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可能导致出血和呕血。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等导致门静脉高压,使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曲张,一旦受到粗糙食物、胃酸反流等刺激,容易破裂出血,引发呕血。

3.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因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应激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急性损伤,出现糜烂和出血,严重时可引起呕血。

4. 胃癌:肿瘤组织侵犯胃壁血管,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5.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干呕或其他腹内压骤然增加的情况,可能造成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引起出血和呕血。

总之,呕血是一种严重的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上消化道的病变。一旦出现呕血,应立即停止进食和饮水,采取侧卧或半卧位,避免血液误吸,并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